•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旺苍红军城老街 青瓦木板房诉说峥嵘岁月
  • 旺苍红军城老街 青瓦木板房诉说峥嵘岁月

    时间:2018-09-01 18:54:13  来源:  作者:

    红军城老街一景。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旺苍县城,高楼林立。就在县城城边处,一片面积达1.5平方公里的低矮街巷,被保存下来,这就是中国红军城。

    红军城,位于旺苍县东河镇。在总长1300多米的三条街道和两条小巷里,竟然汇集了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46处党政军领导机关旧址,是全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遗址点最多的红军遗址群之一。

    红军城二期去年底正式对外开放,青瓦木板房、青石地板以及各种红军遗址标志,向公众诉说这里的峥嵘岁月。

    红军城陈列馆内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古镇竟然是川陕苏区首府

    红军城由文昌街、王庙街、龙潭街3条主要街道和木市巷、何家巷两条小巷构成。三街二巷中,共有46处旧址。

    8月23日下午,烈日烘烤下的红军城行人稀少,一派静谧。红军城三街二巷总长也不过1300多米,最宽处只有4米多。清一色的青瓦木板房、一楼一底,延续了川北清代、民国时期典型的木架穿斗建筑风格,似乎和其他古街并无二致。但是,街头东大门墙上“赤化全球”“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的巨幅标语,为古街打上深深的红色烙印。

    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旺苍作战,当年6月解放旺苍全境。1934年3月至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40多个党、政、军领导机关迁驻于此。在此之前,红四方面军大大小小的后勤机关、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等都已经从通江和巴中搬迁到这里。旺苍老城,成了川陕苏区后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红军城景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何丽萍说,那时的旺苍坝还只是广元治下的一个小镇。一座1平方公里的地方,一下涌进40多个机关、两万多人,旺苍由此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

    走在红军城的街道上,挨挨挤挤都是当年红四方面军各个机构的遗址。

    龙潭街,当年红四方面军好几个首脑机关都驻扎于此。1934年底,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由巴中迁驻于此。当年,为庆祝十月革命,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政治部将旺苍坝命名为“列宁市”。写有“列宁市”三个大字的木匾,挂在政治部大门上。只是老百姓不习惯叫,因此名字没能叫开。附近的财神庙,则成为红三十一军军部所在地。在财神庙前不远的街对面,是川陕省工农银行旧址。

    从龙潭街转到文昌街,再到王庙街,分布着川陕省邮政局、工农剧团、川陕省保卫局、红军剧场、徐向前旧居、川陕省委等旧址。看上去都是一楼一底、四合院套着四合院大同小异的格局。但步入其中,却是不一样的历史风云。川陕省财政经济委员会旧址,驻扎了工农银行、税务局等多个机构。这些机构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总经理部部长郑义斋一人负责,他一方面要负责管理迁驻的兵工厂、造币厂等机构的生产,还要大量筹集资金、粮草,在财力、物力方面为出发长征作准备,被誉为红色理财专家。而在上清宫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则全方位地展示了旺苍作为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在运筹指挥、支持前线后方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2]下一页 尾页

    红军城陈列馆内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

      长征集结地和出发地之一

    这座偏远小镇,诞生了中国红军历史上的三个之最:建制最早的水兵――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直属水兵连,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力量――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以及建制最大的红色童子团组织――少共国际先锋师。

    龙潭街73号,昔日的财神庙还保留着雕梁画栋的门脸。这里曾经是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部旧址,王树声大将当年就住在这里。如今,整体打造后的财神庙,已成为红三十一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大量历史照片、红军军装、弹药武器等文物,以及多媒体播放平台中轰隆隆的枪炮声,再现了红三十一军的诞生、演变、发展,以及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情景。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为强渡嘉陵江战役需要,以红军大学中级干部部分人员为基础,抽调各部有一定游水或划船技能的干部战士,在旺苍城王庙街戏楼组建了水兵连。他们冒着严寒在东河及附近训练一个多月后,执行“急袭渡江”的命令,在保证突击部队强渡嘉陵江成功之后,又迅速搭建浮桥,确保大部队源源不断地通过嘉陵江向西挺进。

    同月,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也在旺苍成立。在师长张琴秋的带领下,独立师承担起保卫机关、红军医院、仓库、运送弹药、转送伤员等任务。何丽萍说,在强渡嘉陵江战役前夕,妇女独立师将庙二湾总医院的红军伤员全部转送到嘉陵江东岸的昭化一带,并把旺苍、黄洋、庙二湾等地的大量武器弹药及粮食、盐、布匹等军需物资转运到永宁铺一带。此后,她们中的少数女战士还随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延安。

    红四方面军的少共国际先锋师,则是红四方面军为培养后备力量而建。1935年1月,先锋师在旺苍瘟神庙成立。为了吸引更多优秀男女青年加入,红军派出“錾字队”在牌坊、石壁、石碑、岩壁等处制作石刻标语,至今,“穷苦青年自动参加少共国际先锋师”等标语在旺苍、苍溪等地仍然可见。

    在旺苍短短一年多时间里,红四方面军整训部队,部署指挥“广昭”“陕南”“西渡嘉陵江”三大战役。1935年3月,在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之后,迅速控制了北起广元,南至南部约400公里的嘉陵江沿线地区。4月15日,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随部队全部撤离旺苍西进北上,开始了伟大的长征。

    红色遗迹助力老区发展

    80多年过去,铭记着红军历史功绩的红军城,不仅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也成为当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何丽萍透露,上世纪90年代,谢觉哉夫人、老红军王定国曾回到旺苍故地重游。在她的印象中,红军城宽街窄巷,房子古朴,庙宇祠堂也很多。几十年后,她觉得这里还是原汁原味,不过,在王定国循着记忆走到陈昌浩、徐向前当年居住的院子时,发现粉墙到处都剥落,檐板和椽子很多早已腐朽,两人当年的卧室墙壁因为漏雨,长满了一块块霉斑……

    红军城因为缺钱,一度在城市化进程中错失打造时机,却也因此得以原样保存。

    2005年,旺苍县启动红军城保护开发项目,坚持文物保护、旧城改造与旅游开发结合,“修旧如旧”恢复老城古镇原有业态及场景,引导居民开办红军商店、红军餐馆等,一度沉寂的红军城,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在红四方面军党政军机关搬迁至旺苍时,那时的红军城颇为热闹。街上十几家大大小小的饭馆从天亮到晚上一直开着门,照顾生意的就是刚刚搬来的红军及随部队转移的苏维埃干部,以及招募来的大量随军力夫。如今,红军城里不但有出售川北土特产的店铺,甚至有俄罗斯进口食品店进驻。

    龙潭街上,家住附近的向大姐去年12月进驻红军城开小食店,主打稀饭包子、米粉抄手,“节假日的生意还可以。春节时卖现做的龙凤烧饼,一天要卖七八百个。”向大姐的家人在农村务农,家里腊肉、鸡蛋、大米等原生态农产品也在店里出售,她乐呵呵地说,“现在红军街的旅游还没有完全起来,但靠这个铺子,一家人的生活费还是够了。”

    那些川陕苏区重要党政军机关遗址所在地,在恢复往日格局之外,还大多布置成了陈列馆。在文昌街的川陕省苏维埃工农剧团旧址所在的四合院,这处清朝时大户人家给女儿的陪嫁,精致的窗棂和结实的木柱都还是原来的旧物。院子里布置的陈列馆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陈放在此处的各种标语,还可以在现场亲自动手拓印。好几处陈列馆里,都可以看到当年红军使用过的各种枪支、服装等珍贵文物。从广元专门驱车到旺苍的秦晓雷花了半天时间逛完红军城,这位“90后”小伙子感叹,“还是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

    “未来红军城还将继续进行业态打造,完善一批特别院落,引进广元的特别小吃。”旺苍县旅游局副局长万艳介绍,一年以后,红军城的旅游业态将更为成熟,纳入四川红色旅游线路中的一环。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