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走向“示范” 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 遂宁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走向“示范” 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

    时间:2018-11-15 18:18:27  来源:  作者:

    袁鸣

    绿色,是遂宁人描绘这座城市的基础色调。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载体,是指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

    2015年4月,遂宁市成功申报进入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名单,成为四川唯一入选城市,也是西部地区唯一入选的地级市。

    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自然生长,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遂宁市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变革和实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按照规划引领、样板引路、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在“连片效应”、内涝治理、理顺体制、技术创新、“海绵管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7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现场会在遂宁举行,会议认为遂宁海绵城市建设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深刻领悟

    水是遂宁最美的城市景观和最大的环境优势

    聚焦水与城市的融合,遂宁有其深刻的领悟。

    居于涪江中游的遂宁,伴水而生,因水而兴,拥有“一江七河”“两山四岛”等天然海绵体。但受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遂宁的城市发展依然存在“水多”“水少”“水脏”“水堵”等诸多“城市病”,特别是城内部分地带地势低洼,一遇大雨就会内涝成灾,水患问题仍比较突出。

    “水,应该成为遂宁最美的城市景观,应该成为遂宁最大的环境优势。”遂宁市决策者始终认为,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体,需要有自然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对自然灾害的自我免疫能力。

    始于2015年的海绵城市建设,为遂宁找到了城市发展与水环境和谐共生的结合点。

    遂宁市住建局局长姜国全介绍,基于恢复城市生命体生理功能的海绵城市建设,是要在遂宁打造会呼吸的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恢复蓬勃生机。在顺应自然中合理利用自然,通过增强城市环境优势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开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遂宁目标明确。

    首先,瞄准“城市病”的治理。内涝治理方面,海绵城市从源头海绵改造及管渠标准提升两方面入手,通过一片一策治理,消除城区17个内涝风险点;削减污染方面,遂宁统筹治理小流域水环境,通过截污消纳、雨污分流改造、河道内源清淤、活水提质等措施,保障水环境长治久清;改善老旧小区环境方面,遂宁要用一次海绵改造完成多个目标,让老旧小区从里到外换新装。

    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目光不能仅局限于试点区域。自我加压,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做法”,是遂宁对高质量完成海绵城市试点任务的更高要求。遂宁精选了老旧城区、新区建成区、拟建城区等3种类型区域,以及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公园湿地等7种项目类型,通过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积极推进全域海绵进程。

    系统谋划

    构建起“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工作推进体制

    整体系统庞杂的海绵城市建设,并没有成熟的实践案例对标参照。如何将国家赋予的试点任务落地落实?除了从工程技术层面的思考,一套“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的系统化工作推进体制在遂宁优先搭建。

    在遂宁的系统谋划中,市委班子被放置于统筹推进的位置,主要解决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人财物保障等重大问题。市政府则全面主导过程的实施,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相关副市长为副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直属各部门充分发挥协作职能,住建、财政、水务、规划、发改、国土、审计等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通力配合,形成全员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合力。

    搭建好指挥统筹的总体框架后,遂宁用辖区负责制来具体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市住建局、船山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河东新区管委会按照辖区负责制,分别具体实施辖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通过海绵引智育智工作,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海绵技术支撑单位,引入专业团队入驻遂宁。同时,遂宁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企业等开展政校、政企的深度合作。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只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剃头挑子一头热”。遂宁充分激发企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热情,要求城市建设开发业主自觉按照管控要求落实海绵建设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广泛的动员,群众也逐渐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角,市民由“听海绵”“看海绵”“谈海绵”,逐步过渡到“接受海绵”“支持海绵”“主动海绵”,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了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围绕海绵城市建设,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街道社区里的群众,遂宁形成了整体的聚合力。同时,也加快制定一系列保障性制度,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性支撑。

    立法层面,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遂宁市城市管理条例》中明确,市、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应当按照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规范的要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

    规划层面,遂宁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编制《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5-2030年)》,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海绵城市建设分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四大系统规划,构建起科学完善的规划引领体系。

    制度层面,围绕海绵城市建设,遂宁市已先后制定了包括组织机制保障类、投融资政策及资金使用管理类、规划建设管控类、绩效考核类、配套办法措施类等5大类30个细分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创新探索

    用“小”“巧”“省”的本土技术解决大问题

    海绵城市到底怎么建?2015年至2017年,遂宁先后经历了由“为海绵而海绵”到以问题为导向实施全功能海绵城市建设的循序过渡。

    遂宁市住建局总工程师唐静还记得,刚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场地里,有从北方运来的透水砖,有从沿海运来的蓄水模块。“增加了建设成本,还影响工期。”

    更棘手的是本地技术荒。试点之初,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作业,很多环节只能从外地请技术及施工人员。而在实践过程中,遂宁发现高大上的设计方案、高精尖的设备设施,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遂宁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本地技术人才。一方面,牵手国家级建设单位,邀请专业团队常驻遂宁“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分批次派出多个本地技术团队,到高校集中培训,到其他城市参观学习。3年试点时间,遂宁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技术人才,多个精巧的创新工艺得以运用。

    东平大道是遂宁河东新区路网中的骨干道路,也是新区高标准建设的一条景观大道。依照外地专业设计机构提供的改造方案,4公里道路工程预算达1700万元。

    会同专业施工团队进行本地化的再设计,遵循“微创”改造思路,东平大道最终被切分为24个小段,分段设计改造方案。在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前提下,东平大道项目最终只用了700万元。

    放弃大拆大建,通过本地化的技术攻关,在“小”“巧”“省”上下功夫,创新出道路雨水口“微创”改造、边带透水及整体透水道路改造、卓筒井工艺(盐卤钻井技术)海绵化、碎石蓄水等一系列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抠”每一处细节的成本。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说,通过对本地技术团队的改造,灵活运用传统工艺和本地材料,也能实现“海绵”的效果。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全部材料基本来自川渝两地,材料本地化供应率达70%以上。

    “开源节流,不烧钱,不补贴”是遂宁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坚持多元投入,实现资金保障。发挥中央补助资金12亿元和省奖励资金6300多万元的撬动效应,遂宁市采取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计引入超过百亿元的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在实施过程中,遂宁建立起绩效考核按效付费、投资回报弹性费率机制,实现了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民生为要

    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标尺

    在遂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内,位于涪江右岸的老旧城区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当地人口密度大的区域。

    民生为要,始终是遂宁市决策者的优先考量:“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尺,也是唯一标尺。”

    为庆祝小区海绵项目改造完成,一场坝坝宴在遂宁市老城区复丰巷小区摆开。在社区业委会主任王泽富的印象中,这样热闹的聚餐还是第一次。

    复丰巷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地势低洼,雨污混流。遂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复丰巷地下铺设全新的排水管网和蓄水装置,实现雨污分流和蓄水调节,路面上铺装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现在下雨出门都不湿脚了。”复丰巷的居民们看到了变化。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初期,遂宁实施了部分内涝整治项目,由于系统思维不够,仅重视了功能,忽略了地面的景观和小区环境的系统化考量,导致群众满意度不高。

    从2016年开始,遂宁调整了思路,制定出小区海绵改造的2.0版本,明确海绵进小区坚持问题导向,不仅做内涝治理、雨污分流、径流控制等海绵内容,而且同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道路破损、停车难、环境差等问题,既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目标,又实现“路平、灯亮、水通、景美”的民生目标,深受群众好评。

    目前,遂宁正在结合“城市双修”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的改造模式也已升级换代为最新的5.0版本――以问题为导向,实施综合改造。

    民生投入持续不断,未来5年,遂宁市计划投入30多亿元,分年度、分片区完成试点区域外老城区6平方公里范围内从屋檐到立面、从地面到地下的立体式综合改造。今年7月,0.6平方公里的镇江寺片区已率先启动综合改造,计划总投资近4.6亿元。

      遂宁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微发明”

    雨水口“微创”改造技术

    针对不宜整体海绵改造的道路,遂宁采用微创方式实施改造,即在不破路面、不断交通前提下,结合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等空间实施海绵改造,节约工程造价及工期达70%以上。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对既有雨水口实施“微创”改造,雨水通过改造后的雨水口先进入碎石渗透带、下沉式绿地等消纳设施,超过设计降雨量时再溢流进入市政管网,由此实现径流控制。

      次新小区低影响改造技术

    针对环境及设施设备较好的小区,或配建有地下车库、改造空间受限的小区,遂宁主要采取雨水断接、场内竖向微调等方式,将小区雨水引入周边开敞空间进行消纳,由此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施工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边带透水道路改造技术

    针对车行量较大的干道,遂宁探索出边带透水混凝土道路技术。海绵改造与道路修复一并完成,将雨水引入道路边带,有效解决路面积水问题。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

    通过在机动车道与人行道相接处设置1米宽的透水混凝土边带,边带外侧再设置导水槽,人行道下建设碎石下渗带,机动车道上透水混凝土和人行道下碎石下渗带与开孔路沿石连接,由此实现机动车道雨水通过地面坡度排至透水边带,利用开孔路沿石孔洞排入碎石下渗带。

      快渗地区的渗透铺装技术

    传统的建筑屋面及道路广场均为不透水下垫面,由此雨水被阻隔在可渗透土层之外。遂宁的做法主要集中在透水路面,摸索出“透水混凝土+碎石渗透带”技术。雨水经透水混凝土路面、碎石渗透带逐层下渗,直至深层土壤,从而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控制和污染的削减,最终达到小雨不积水的效果,提高了居民雨天出行的舒适度、安全度。

    “卓筒井工艺”的海绵化应用

    遂宁仿照本地传统卓筒井取卤工艺,创新探索出一种促渗工艺。通过渗透井将碎石、钢带波纹管等人工小海绵与地下天然砂卵石层大海绵有效连通,实现初期雨水净化、地下水源涵养的目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