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执着匠人传承蜀中名砚 从采料到完工要经历三十多道工序
  • 执着匠人传承蜀中名砚 从采料到完工要经历三十多道工序

    时间:2019-03-26 19:19:52  来源:  作者:

    赖庆良与他收集的蒲砚。

    采料、切割、雕刻、打磨……从发现一块可制成砚台的石头,到无数次雕琢后完成的成品,一方蒲砚的制作需要经历三十多道工序。在雕刻台前一坐就是一天,这是赖庆良的工作常态。

    赖庆良是蒲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从小喜爱书法。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蒲砚如同玩伴一般陪伴他度过了成长的日子。2011年,眼看着越来越少的人关注蒲砚,赖庆良与师弟杨忠正成立了中国蒲砚创作基地,为蒲砚做点努力。

    蒲砚,也称蒲石砚、蒲江石砚,产于成都蒲江县盐井沟,自古便是蜀中名砚。盐井沟出产的蒲石砚具有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砚墨不冰的特点。据传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携带蒲砚进京应试,因蒲砚“临寒不冰”的特性使其书写流畅、墨迹清晰,蒲砚自此盛名于天下。

    2018年10月,四川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便有蒲砚制作技艺,“那一刻,我感到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赖庆良说。

      蜀中名砚

    历经千年名传天下

    赖庆良是蒲江县西来镇人,从小喜欢书法。在他儿时的记忆中,蒲江家家户户都有“墨盘子”,蒲砚几乎是每户人家的必备品。上初中时,赖庆良拜石雕名师许世勤为师,从那以后,他便与蒲砚结下缘分。

    不知从何时起用毛笔字书写的人越来越少了,“随之而来的是,蒲砚也越来越少见了。”1986年,从部队退伍回到蒲江,赖庆良觉得自己应该为蒲砚做点什么,他便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蒲砚制作技艺。

    蒲砚名传天下大概是在宋代,相传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携带蒲砚进京应试,适逢天寒地冻,应考文人用墨皆冻成冰,只有魏了翁所用蒲砚中墨水不冻,顺利应考。

    不过蒲砚生产的历史可以再往前推。2016年8月,考古人员在蒲砚村发掘船棺时发现,有两块“石头”静静地躺在船棺里。经专家辨认,这是一套砚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蒲砚村古砚的出土同时意味着蒲砚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赖庆良说。

    为了全身心投入蒲砚技艺传承,2011年赖庆良干脆辞去了工作,与师弟杨忠正一起成立中国蒲砚创作基地,“蒲砚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就这样失传了,我觉得有点可惜。”

    制作蒲砚

    要历经三十多道工序

    走进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的中国蒲砚创作基地,这里摆放着造型各异的蒲砚。据赖庆良介绍,这里除了他亲手制作的蒲砚外,还有不少是辗转各地收集得来的珍品。

    2011年,走访蒲江各个村落的赖庆良在一农户家中发现了一方民国时期的砚台,“他们摆放在那,没使用也没保护,与其让它流落民间,不如收集回来做个见证历史的实物。”为此,赖庆良自掏腰包,向这户人家支付了三千元。如今,这方砚台就陈列在蒲砚创作基地。

    一方好的砚台,从采料到完工,前后需要三十多道工序,常常需要多位匠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赖庆良认为每个环节极其关键。就拿采料举例,判断一块石头能不能制作成蒲砚不能光从表面辨别,得从硬度和密度多方进行论证,“石料密度太大,墨汁磨不下来,也会损害毛笔,但如果太细腻,又不吃墨,都会影响书写。”这也是蒲砚之所以珍贵的原因,“磨出来的墨汁书写,作品上百年都不会褪色。”

    坚守传承蒲砚技艺的近十年来,赖庆良也曾遭遇过质疑,但他始终不改初心,“如果大家都不做,就没人来做了。”2018年10月,四川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便有蒲砚制作技艺。赖庆良得知消息后兴奋不已,“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政策向传承蒲砚倾斜。”他也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看到了曙光。

      创新形式

    让传承走进学校和社区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蒲砚、喜欢蒲砚,赖庆良也做过多种尝试。“蒲砚不一定必须是书法工具,也可以是艺术品。”为此,赖庆良与团队在图案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在砚台雕刻中融入了中国汉字。此外,团队还把蒲石制作成茶台等日常生活用品,“这样一来,蒲砚不仅具有观赏性,也更实用了,更多的人可以来了解他。”

    如今,在中国蒲砚创作基地,也迎来了不少年轻的面孔,据赖庆良介绍,基地共有匠人13名,其中不少都是当地年轻人,“制作蒲砚可以培养年轻人书法、雕刻的爱好,也可以是一门谋生的职业。”有时遇上年轻人浮躁,他也会用自己的方法与其谈心,“这是传统文化,传承学习当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静得下心来。”

    除此之外,赖庆良还将蒲砚制作技艺带进了当地中小学和社区讲堂,“蒲砚的受众面终归有点窄,要让它长久地保存下去,我们也得跟着社会发展的趋势转变,以更多更活泼的形式呈现蒲砚的价值。”赖庆良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