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新开局:1200列国际班列 带来什么机遇
  • 成都新开局:1200列国际班列 带来什么机遇

    时间:2021-05-09 22:22:15  来源:  作者:

    外贸在增长

    通道的打通,是成都从内陆城市到开放前沿的标志。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1742.4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贸易总额更是稳居全国同类保税区首位。

    产业在优化

    目前成都班列服务本地产能占比超70%,是国内与本地产业结合度最高的中欧班列。其中,运输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品。

    高质量发展

    从更长远的影响看,通道为成都带来的机遇,还有关产业优化,有关贸易集散地的形成,以及城市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4月26日,两列成都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将分别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费利克斯托2个境外站点。装载的大多是“成都造”的防疫物资和电子设备,将首次由海铁联运通道,以成都为起点运抵欧洲。

    成都国际铁路港,是疫情期间进出口的明星“港口”。优势还在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成都国际班列开行量实现近1200列,同比增长45.9%。

    通道的打通,是成都从内陆城市到开放前沿的标志。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1742.4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的贸易总额更是稳居全国同类保税区首位。

    但从更长远的影响看,通道为成都带来的机遇,还有关产业优化,有关贸易集散地的形成,以及城市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产业“带货王”

    今年一季度,在成都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2.8%,占出口总额的83.7%,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

    在TCL集团的布局里,成都工厂是个特别的存在。今年一季度,几乎每四天就会有一趟TCL专列自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前往欧洲。

    对TCL集团来说,这个专列相当关键。

    “电器更新换代很快,有些产品还在路上就已经落后了,失去了竞争力。”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铁路货运周期是海运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价格却是航空的五分之一。

    如此快捷有效的通道更好连接了中国与欧洲,有利于TCL应对近年来供应市场变化频繁、欧洲汇率不稳定等风险。目前,TCL成都工厂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

    借助铁路受益的不只是TCL。在成都工业界,中欧班列又被称为“带货王”――比海运更快更便宜的铁路运输,为不少企业打开了更大市场。

    成都国际铁路港数据显示,目前成都班列服务本地产能占比超70%,是国内与本地产业结合度最高的中欧班列。其中,运输的产品绝大部分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品,与成都确立的“5+5+1”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契合,服务于城市主导产业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整车、智能家电、生物医药产业的运输需求。

    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年均带动进出口贸易120亿美元以上,仅仅在2016年-2020年,TCL出口货值、柜量年均增长近122%,戴尔货值、柜量年均增长近111%。

    海外市场带来了更加广袤的需求市场,也加速西部城市工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7.4%,基本恢复至常态化增长水平。其中,3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行业增长面达81.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在成都出口产品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2.8%,占出口总额的83.7%,较上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

    借助通道优势,更有竞争力的城市产业正在加速形成。

    “老熟人”成“新客户”

    不少沿海企业开始选择放弃海运而转为到成都走陆运,“其中包括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的老熟人”。

    火车不仅改变了TCL的运输方式,其销售市场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

    以TCL成都工厂为例,目前出口量和出口额实现了平均每年30%的增速。为此,TCL已经把惠州80%产能转移至了成都,在成都打造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供应欧洲的货物80%的订单通过中欧班列运输出口,规模效应显现。

    而伴随着外向型企业的进出口规模形成,也拉动了成都外贸数据的增长。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1742.4亿元,同比增长25.7%。

    事实上,对内陆城市来说,外贸的逆袭并不容易。过去,中西部地区的出口通道,要么选择昂贵的空运,要么把货物送到东部港口,借“别人的手”来实现贸易。

    去年疫情中,由于交通停摆,大批原本走空运、海运的货物转到了铁路运输,一些制造类、电子类适合公路运输和空运的货物正逐步转移到铁路运输领域。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去年“偶然”选择从成都出发的商品品类,也逐渐成了中欧班列的“熟客”。今年一季度,成都国际班列开行量实现近1200列,同比增长45.9%。

    比如,成都市温江区三联花木经理李勇刚告诉记者,不少沿海企业开始选择放弃海运而转为到成都走陆运,“其中包括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的老熟人”。原因在于,由于从成都通过中欧班列将花木运抵欧洲仅需要10余天时间,比到沿海城市“绕个路”缩短了近30天,运输价格反而更加低廉――目前,成都已成为全国花木出口的商品集散地。

    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副关长颜毅此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成都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外贸企业的最佳物流选项之一,“2013年初搭乘班列进出口的企业仅有200多家,现在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1万家企业”。

    枢纽的下一站

    加快形成“欧盟―成渝―日韩”“成渝―东盟”开放通道体系和“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

    几天前,装载电子设备和防疫物资的两列成都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将分别首次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英国费利克斯托2个境外站点。至此,成都国际班列境外城市已拓展至61个,也打通了成都至欧洲最远城市的海铁联运通道。

    对国内城市而言,“一带一路”正在改变过去几十年里基于沿海开放形成的城市发展格局。中国贸促会会长、商务部前副部长高燕曾指出,“过去是沿海开放,现在有‘一带一路’,可以向西开放、向南开放。”

    近年来,成都积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立起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全球陆海货运配送体系。今年一季度,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11.8%、35.9%、4.1%。

    但这还不够。

    记者从成都“十四五”规划注意到,成都提出,要以建强泛欧泛亚空港陆港“双枢纽”为依托,以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为重点,加快形成“欧盟―成渝―日韩”“成渝―东盟”开放通道体系和“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

    一方面是通道的进一步延伸。

    去年年初,成都至日韩东向沿江铁海联运通道就已实现了常态化运行,并初步形成了成都国际班列与东向沿江铁海联运通道无缝对接的格局。几天前,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还与宁波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蓉甬进口铁海班列”将对接成都中欧班列,推动构建连接“日韩-欧洲”的“蓉甬+蓉欧”国际中转通道。

    另一方面,成渝“双城记”则让内陆城市形成开放合力。

    1月1日,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据悉,未来双方将在线路共享、舱位共享、数据共享等方面形成协作机制。计划重新布局两地中欧班列运行图,对两地中欧班列车次进行整合,灵活匹配班列开行需求,促进两地班列开行。推动两地中欧班列“集并运输”,实现舱位共享。

    今年成都市“两会”上,青白江区委书记池勇曾告诉记者,利用成渝合作,成都国际铁路港将对存在的部分重复线路进行优化,可通过共商共议开展线路、场站、口岸、集装箱等方式进行资源共享,发挥集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统一对外的精品线路。

    摊开地图,双循环新格局下,成渝地区承东启西、联动陆海的独特优势一览无余――成渝携手,稳稳扼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交汇实施的关键节点,将形成陆水空立体开放的引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