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大理漾濞——站在新起点 逐梦新时代
  • 大理漾濞——站在新起点 逐梦新时代

    时间:2019-05-26 10:14:56  来源:  作者:

    原标题: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党员干部在“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中,做到“四个先行”争创“六个先锋”,全县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站在新起点 逐梦新时代

    3.jpg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地,幸福的彝乡人民。初夏,走进漾濞彝族自治县,一切都是新的。

    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漾濞县终于摘掉了“穷帽子”,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追逐着小康梦想。

    漾濞,这个山区面积占98.4%,处于“滇西边境片区”和大理州黑潓江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综合开发实施重点区域的县区,共识别出2个贫困乡、24个贫困村(其中6个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155户16296人,贫困发生率高居20.90%。截至当前,已脱贫退出3897户15438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07%。

    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啃下贫困硬骨头,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战中,漾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根本遵循,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漾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创新开展州委提出的‘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激发党员干部内生动力。”漾濞县委书记杨瑜介绍,结合全县实际,科学谋划全县发展“一盘棋”,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做到各级党组织书记比党员领导干部先行、党员领导干部比党员干部先行、党员干部比普通党员先行、党员比群众先行的“四个先行”和号召各级党组织在脱贫、产业、生态、文明、服务、实干六个方面争创“六个先锋”,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干事创业、激发攻坚韧劲,层层传导压力,真正发挥“主心骨”“领头雁”“主力军”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干部率先行

    各级党组织书记比党员领导干部先行、党员领导干部比党员干部先行、党员干部比普通党员先行、党员比群众先行。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漾濞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政治生命责任状,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肩负第一责任人责任,带领各级党组织把党旗插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

    “脱贫攻坚,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研究问题,走在前面、干在前沿。”杨瑜介绍,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漾濞县委常委、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县政协主席分别挂钩9个乡镇,分别担任各乡镇党委第一书记,与挂钩乡镇共同谋划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研究解决脱贫攻坚实际问题。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每月带队到挂钩村开展帮扶工作,积极帮扶挂钩村补短板强弱项,带领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完成“两不愁三保障”各项目标任务。

    “党员干部内生动力得到激发,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漾濞县委组织部部长陈学伟介绍,在脱贫攻坚中,漾濞创新实践,采取“1+N,N+1”党群结对的方式,普通党员联系群众“精准到人”。“1+N,N+1”即带头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挂钩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程度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多名党员结对帮扶。全县9个乡镇65个行政村均实现了党员结对帮扶全覆盖,架起党员和贫困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实现党员和群众共同进步。通过采取培育致富带头人、评选党员示范户、组建党员志愿队等形式不断引导农村技能人才发挥带动作用,扭转了部分困难群众“等靠要”思想,广大群众进一步坚定了脱贫发展信心。

    支部引领争先锋

    争创脱贫先锋、产业先锋、生态先锋、文明先锋、服务先锋、实干先锋。漾濞县各级党组织燃起激情,干出了实绩。

    在太平乡虾马塘至富恒乡石竹村委会的“富塘路”道路扩宽改造施工过程中,沿线所有的党员户都无偿让出自己的山地、砍掉自家的核桃树。“富塘路”在富恒境内有19公里,施工中,在23名党员带头下,89户农户自愿无偿砍掉740棵核桃树,让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全县在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998公里农村公路等级提升改造项目中涉及到的农户全部实现“零赔偿”,工程顺利推进,通乡通村硬化道路实现100%全覆盖。

    平坡村党总支带头成立的劝桥河弓鱼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党总支控股,建档立卡贫困户将产业扶持资金作为本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按不低于10%的股本金给予贫困户分红,本金长期留存,并聘请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合作社共入股产业扶持资金208.1万元,前期入股的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累计获得分红17.48万元。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也使贫困户产业扶持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村党总支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和集体经济双增收,2018年,全县集体经济收入328.85万元,同比增长50.8%;人均年收入均超过3万元,46%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漾濞全县共成立了266个农村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引进了大理漾濞苍山石门关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漾濞景漾置业有限公司,培育了“云上村庄”光明村、“天开奇景”石门关等旅游品牌。通过发展特色生态旅游,100多户农户通过经营客栈、农家乐等实现增收致富,6000多人通过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实现就业。

    越过贫困的“箐口”

    箐口,山高路远、坡陡箐深,既是村名,也是导致村民贫困“关口”的真实写照。由于交通不便、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落后等多种原因叠加在一起,造成太平乡箐口村贫困人口较多。2014年7月,全村共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0户403人,综合贫困发生率29.37%。

    为箐口村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县委书记杨瑜挂钩箐口村。

    “杨瑜书记带领我们认真分析,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探索出了精准扶贫的‘2233’工作法。”太平乡党委书记吴绍斌介绍,“2233”工作法即达到贫困对象精准识别、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两个目的”;把握数据真实准确、方法恰当有效“两个关键”;开好评定会、拟定会、议定会“三个评议会”;评议确定出“三类名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箐口乡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市场导向、农民自愿、绿色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核桃产业,适度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和生态高山养殖,把绿水青山,化作了金山银山。”太平乡箐口村党总支书记苏新良说,“我们全村终于摆脱了贫困,老百姓找到了增收致富新出路。”

    据了解,截至当前,箐口村核桃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人均25亩,成为箐口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以滇重楼种植为主的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全村仅滇重楼种植户有100余户,种植面积就达200余亩,产值达2000多万元。

    “同奔小康当记党恩,脱贫致富须靠自强。”走进箐口村下龙潭村民小组45号许贵珍家,大门口的这副对联颇具深意。这个于2018年脱贫的3口之家,正燃起新的希望。

    “种了紫丹参4亩、重楼1亩、魔芋两亩。”许贵珍算起了经济账:2014年前,全家年收入不足6000元,2018年实现纯收入18000多元。

    箐口村立足实际,着力在抓精准、兴产业、强基础、重引领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全村面貌焕然一新,综合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18年末的0.5%,真正越过了贫困的“箐口”。

    走出“泥潭”的家庭

    走进龙潭乡密古村底册村民小组蒙健康家,门口花台上的月季正绽放秀色,崭新的二层小楼在核桃树的绿荫下显得格外舒适。傍晚时分,这个6口之家除在上学的小女儿之外,其余5人均在家,忙碌一天,回家的第一件事便是燃起炊烟。

    “2014年,密古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我觉得蒙健康家是底子最差的一户。”龙潭乡密古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苏光接过话头,“现在看来,他们家也是脱贫效果最好的一户。”

    深入了解蒙健康的家庭后,记者深感这个家庭的不易:蒙健康的父母先天性智障,他和妻子多年生病,唯有两个孩子是健康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长左学政挂钩龙潭乡密古村并帮扶蒙健康等4户。

    “县长第一次入户之后,看到蒙健康家的情况,自己拿出8000元帮助他家买了3头能繁母猪,并叮嘱我们一定要多关心、多帮助、多支持他,一定要让他家走出‘泥潭’。”苏光介绍,虽然蒙健康家特别困难,但是干活扎实,只要正确引导,就能走出贫困“泥潭”。

    “我家的猪圈在后面一点。”蒙健康和妻子带领记者一行转过房子一角,指着四五间猪圈说:“这些猪圈都是苏支书带着村干部帮我们家修建的。”当下,最让蒙健康开心的是,最近几天,一头母猪又要下小猪仔了。“每头母猪两年下三次猪仔,每次10只左右。县长给了我们家3棵‘摇钱树’。”

    “我们给他家筑牢了4张保障网。”苏光逐一介绍着,一是在教育医疗上给予保障,二是在产业上给予扶持,三是在水、电、路上给予保障,四是新修建了住房。蒙健康高兴地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去年就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杨佳燕 文 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