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一座城只有4个人!金华这份职业十个人有九个没听说过
  • 一座城只有4个人!金华这份职业十个人有九个没听说过

    时间:2019-08-21 20:57:58  来源:  作者:

    听说我要去采访听漏工,

    好友老郑一脸的问号:

    这是什么工作?

    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从未亲眼见过。在任何一座城市,他们几乎都是深夜出动,穿梭于空无一人的街道,把脉深埋地下的城市血管——自来水管道。

    在靓女如云的橱窗里,在豪华亮丽的大饭店玻璃墙上,孤独地反射着他们的影子。

    安装听漏设备

    晚上22点,我的闹铃响了。燥热的城市结束了一天的喧嚣,渐渐趋于平静,快到与他们约定的时间了。要是走高速进入兰溪,要行经横山大桥,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就在大桥头。

    当我在23点准时抵达钱江水务时,两辆黄色卡车已经停在楼下。4名身穿黄色反光衣的听漏工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自我介绍完即有人伸过手来,姓章,说是4人小组的长者。

    “时间不早了,直接去点上查吧。”老章干脆利落。

    我坐上其中一辆卡车,跟他们出车了。

    第一站在星辰路,这里算是兰溪溪西片区的繁华地带,青松市场、实验小学都在这里。此时,原本熙攘的街道变得异常安静,沿街望去,星星点点只有几个门面还亮着灯。“越是安静,对我们的工作就越有利。”老章说。

    老章和小吴在听漏

    常规的听漏设备叫听漏棒,为了让漏水声音更明显,加上一个“扩音器”,再装备一只耳机,就成了听漏仪。听漏仪,算是听漏棒的升级版。一下车,老章先取出听漏仪,将附有3个接触点的传感器放在水泥路面上,并戴上耳机,一路走一路听。

    “这样就能判断下面的水管漏不漏水?”我一脸茫然。在老章的指导下,我戴上耳机,可除了毫无规律的嘈杂声,什么也没听出来。

    “因为这里不漏水。”一旁的听漏工小吴打趣道。

    锁定漏水点

    向前50米,老章掀开了一个窨井盖,沿着手电的光线,一个三通阀门出现在眼前。小吴拿出长约2米的听漏棒,一端抵在阀门上,另一端的听筒压在耳朵上。“有漏水。”几秒钟后,小吴自信地朝老章看了一眼。老章再次确认后,点了点头,并把听漏棒递给我。“你听听,和刚才有什么不同?”把听筒凑近后,一种“沙沙沙”的细小声音立刻传进了我的耳朵。

    “完好的水管,是不会有声音的。”为了确认漏水的大致位置,我跟着老章和小吴继续向前,在查验了另2个阀门之后,终于锁定了大致范围。“一开始声音越来越响,后来逐渐减轻,最高点在哪里,就是哪里漏了。”老章在锁定地画上标记后说。

    160多米的一段地下水管,查了近1个小时。零点刚过,老章和小吴在商量着后续的维修工作,一阵微风吹在了他们布满汗珠的脸上。“这鬼天气,终于凉快了一些。”老章笑着说。

    一份枯燥而艰辛的技术活

    1985年,18岁的老章进入钱江水务工作,从一名临时维修工干起,开始接触听漏工作。10年后,小吴来了,被安排在老章后面学习。其实两人年龄只差4岁,亦师亦友。

    老吴与小应亦是如此。小应一脸憨厚,沉默寡言,因为头生的大,大家都亲切地喊他“大头”。

    数据显示,兰溪城区光DN100以上口径的水管就有700公里,为确保不遗漏一处自来水管道,他们师徒4人两两搭档,轮流分片管理,每人每天至少要徒步行走十几公里。

    老吴和“大头”用听漏仪在听漏

    结束了星辰路的检查,时间已经走到了凌晨12点13分。我跟着老吴和“大头”这对师徒,转战到了兰江街道兰荫社区,检查起了小区里的自来水管。

    “白天大家都要用水,那时候水是流动的,杂音很大,是很难听出漏与不漏的。”除了白天维修水管外,“大头”早已习惯了每天晚上11点出街听漏的工作节奏。

    听漏是一个枯燥的活。走路、弯腰听、撬井盖、再听、打记号、再走路……无数遍的机械重复这些动作。每隔两小时,“大头”和老吴都会找个地方坐下歇歇脚,或抽烟或闲聊。不是累,耳朵吃不消。“长时间听会耳鸣,影响辨别力。”“大头”说,一刻钟之后,再接着干。

    如何准确定位管道漏水点,需要经验的积累,这也是个技术活。“入门很容易,但要精则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和总结,熟能生巧。”一开始跟着师傅干,“大头”的耳朵总是不好使,明明没听出漏水声,过两天同一个地方却出现了水患。

    记者体验听漏过程

    吃过几次苦头后,勤奋肯干,扎实好学的“大头”渐渐掌握了要领。如今的他,也已经从原来的毛头小伙,成了资深的师傅。

    接近凌晨1点,我跟着“大头”他们一路巡查了3条百米管线,均未查到明显漏水现象。“不管结果怎么样,查过了,心里也就放心了。”

    对老吴他们来说,黑白颠倒的生活,一干就是几十年。“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我们要是走了,这个活谁来干呢?”

    一座城仅有的4名听漏工

    老章,章加福,52岁;小吴,吴建文,48岁;老吴,吴富忠,52岁;“大头”,应寿堂,41岁。他们是兰溪城区仅有的4名听漏工。

    当得知这些数字后,我忍不住发问:“没有培养后补梯队么?”

    “一直在培养。”跟随我们采访的钱江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章建忠立马补充道。

    据他介绍,公司一直在物色人选,并专门开设了报名通道,但应征者不多。“专业性强、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规律等,这些都是阻碍的原因。”章建忠说。

    再者,如今的听漏工,不设底薪,纯靠业绩吃饭,查出一个漏水的DN100口径水管,酬劳是640元。“尽管数额不小,但对那些初涉听漏岗位的年轻人来说,没什么保障。”为此,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钱江水务特别允许员工带薪学习听漏。

    “大头”做事严谨,一听再听。

    如此重视程度,足见岗位的重要性。

    “听漏,除了能解决眼下的管道漏水问题,通过对这些听漏结果分析研判后,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管道铺设、更换的决策。”在章建忠看来,为公司工作的听漏工,更像是老百姓安插在他们身边“找茬者”。

    近年来,随着兰溪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和延伸,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的供水面积不断扩大,用水户大幅增加。这也大大延长了检听漏线路,给听漏工作增加了难度。

    然而,听漏对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防止漏水现象发生,充分节约水资源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兰溪市钱江水务有限公司的4名听漏工共查找到217处暗漏,平均每个月查到36处,挽回上万吨自来水流失的损失。

    吃个夜宵,顺便让耳朵休息一下。

    凌晨1点半,结束了2个多小时的作业,章加福他们去粥铺吃宵夜,4个人点了4碗粥,简单配了几碟小菜,匆匆扒完,又起身出门作业了。凌晨4点,才是他们常规下班时间。

    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此时,除了粥铺里坐着三三两两的顾客,街道上早已空无一人。

    城里的人们也早已进入了梦乡。

    目送他们的背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