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他们用同一种坚守,讲出动人诚信故事
  • 他们用同一种坚守,讲出动人诚信故事

    时间:2020-09-21 07:01:16  来源:  作者:

    他们用同一种坚守,讲出动人诚信故事

    他们用同一种坚守,讲出动人诚信故事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诚信,是个很抽象的概念。

    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诚信及其背后蕴含的担当、初心、坚守等词汇,谱写出了一曲曲人间大爱大德大义大美之歌。

    9月19日,34位普通人登上2020“最美诚信浙江人”发布典礼的舞台。

    他们是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团省委等共同推出的“最美诚信浙江人”。在现场,他们分享各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诚信故事,并在浙江诚信地图上重重地盖下印章。

    在平凡的日常中,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诚信”写下最朴素的注脚。

    14年后再还钱的季明善:

    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发布典礼现场,记者遇到了季明善、季子娥夫妇(关于他们的事迹,详见本报2020年6月8日第5版《打工攒钱5年整,龙泉一对夫妻把善款还给社会》)。当初,为了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子治疗、手术,2006年季子娥领着孩子每天四处“乞讨”,半年多共筹得善款18200元。

    到2015年,手术费用还没攒齐,儿子却不幸病逝。“孩子平时的医药费用也很大,其实钱早就花完了。”但季明善和妻子达成了一致,这笔善款没能用在手术上,理应归还。

    然而由于时间久远,几经波折,夫妻俩未能找到当年的捐助者。

    在还清了前几年落下的四五万元债务后,今年5月,夫妻俩把打工攒了5年的18000多元积蓄,分两笔捐给了龙泉市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整个城市都是我的恩人,既然有的好心人不要回报,更多好心人又找不到,那就把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在季明善眼里,这是一种轮回,也是一种使命,当初有人帮助了他,如今需要他来尽己所能。

    这些天,这个皮肤黝黑,常年做泥水匠的村里人,一直在想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他说:“也许,先从身边一些能做的小事做起吧。”

    86岁的朱宗鹤:

    18年守一个信念

    朱宗鹤开口唱响国歌那一刻,整个会场氛围达到了高潮。

    观众不自觉地打起拍子,有人偷偷抹起眼泪,这个带着助听器的86岁老人,气息已不再稳健,但歌声仍旧洪亮。

    他是浙西南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旧址(遂昌泉湖寺)管理员,也是本次“最美诚信浙江人”评选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从2003年至今,无论刮风下雨,他坚持一个人升降国旗整整18年,6000多天。

    这份坚守,为的是一句承诺。

    1927年,浙西南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遂昌支部在泉湖寺成立,后因年久失修,几近荒废。2001年,朱宗鹤和镇上其他4名党员发起募捐,得到了全县响应,这个革命旧址得以修缮保全。2年后,遂昌支部旧址顺利开馆,那年朱宗鹤69岁。

    开馆前夕,纪念馆还差一位管理员。

    “老朱,我们想请你来做管理员,你愿意吗?”

    “我愿意。”老朱回答得很爽快。

    从那年起,朱宗鹤守在泉湖寺,一共接待逾21万人次参观游客。馆内38块展板,15000余介绍文字,小学毕业的老朱了然于胸。

    “天安门广场每天都要升旗,我们这是党支部纪念遗址,也应该每天升旗。”和朱宗鹤聊起升旗的初衷,老人的想法充满了朴素的责任感。

    每天清晨,朱宗鹤要走过1公里的村道,从屋里双手举出国旗,用近乎虔诚的眼神,目送五星红旗升上8米的天空。升旗仪式上没有音乐,老人就自己唱国歌。

    4根旗杆,4条拇指粗的旗绳,还有27面国旗,这是18年来朱宗鹤独自升旗的见证。

    在发布典礼上,老朱穿着他升旗时经常穿的那件白衬衫,眼神熠熠,有些兴奋。之前,考虑到年龄问题,大家建议老朱请人代领奖项,但他坚持要来,“这是大家对我的认可,我身体吃得消,当然要自己来。”他的解释,和过去十八年的坚持一样朴素。

    对于“诚信”这个词,朱宗鹤有自己的理解。“诚信,是一种信念。”老人说,换下来的27面国旗,他都整齐地叠在办公室的文件柜里。等到哪天干不动了,他要把这寄托着信念的国旗,传到下一代手里。

    22岁的叶石云:

    爸爸的钱我一定会还

    发布典礼的最后一个环节结束,朱宗鹤由一个年轻人搀着,慢慢走下台。

    像是一代精神的传承,扶着他的也是来自丽水的小伙子。他叫叶石云,22岁,是这次获评人中年纪最小的。和老朱一样,他守着自己的那份信义。

    2009年,才11岁的叶石云接连迎来噩耗——父母在49天里相继病故。母亲患病多年,去世前父亲为此欠下不少债务。后来,有村邻上门要债,他从姑姑那借了100元先还上,并许下了自己的诺言:“我爸爸欠你的钱,我一定会还给你的。”

    此后,叶石云利用假期,在姑姑帮助下,开始一笔一笔地寻找父亲生前所欠债务,最终核实到23家,共计3万多元。从记录下父亲第一笔债务时起,除了上学,打工还债就成了叶石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每周住校返家的日子,他会走上18里山路,就为了能捡些废纸、塑料瓶回家。假期,他要赶在早上6点出门,走上3小时进城,城里废品多,一直干到晚上10点,他能赚到20元钱。

    “瓶子一分一个,纸板1.5元一斤。”叶石云还记得回收的价钱。为了多捡废品,他动过不少小心思,也和上了年纪的拾荒者赛过腿脚。一年后,他还上了第一笔1100多元的债务。

    尽管有过抱怨,但对他来说,比偿还父亲债务更重要的,是兑现自己的诺言。2015年底,他还给姑姑最后1笔100元的借款,父亲欠下的所有债务终于清零。

    这次来领奖前,叶石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在信的结尾,他向父母立誓,“今年我大学毕业,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空我会去做志愿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叶石云正在践行自己的下一个诺言,他和朋友已经开始策划建立一支志愿队,去关爱、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记者手记

    季明善、季子娥、朱宗鹤、叶石云们的故事并不特殊。

    在“最美诚信浙江人”中,还有诚信办企业40余年、年逾八旬仍活跃于生产一线的民营企业家池幼章,有疫情期间免费赠送口罩、坚持平价销售的连锁药房负责人孙凌波,有19年坚守“一元看病”承诺的乡村医生吴光潮,有替病故发小挑起家庭重担20年的村民韩伦语,有一家五代坚守灯塔百年的叶中央,有41次跳入瓯江救起43名落江群众的水警李本春……他们在平凡中铸就非凡,在细微处彰显伟大,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详细名单见本报2020年9月18日第8版)

    《庄子》里有句话,叫“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些年来,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对诚信的呼唤,而是缺少对诚信的坚守。

    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从“熟人社会”转为“陌生人社会”,在这个极具变化的时代里,这些来自身边的诚信榜样,无疑更具有感召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