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同是11岁都是“小糖人” 他们的家长都成了“控糖专家”
  • 同是11岁都是“小糖人” 他们的家长都成了“控糖专家”

    时间:2020-11-16 20:58:20  来源:  作者:

    身高一米六,体重八十几斤。杭州11岁的小琳(化名)身材瘦削,宽大的校服挂在身上显得空空荡荡。校服里藏着她的小秘密——一个别在腰间的胰岛素泵,每天为她按时注射胰岛素。她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

    同样是11岁,嘟嘟(化名)却是一个小胖子,他一直皮肤瘙痒,查来查去最终发现他竟然患有2型糖尿病。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世界上1/4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更令人心忧的是,少儿糖尿病发病率也在日益升高。如何护理好“小糖人”,是对这些家长们的重大考验。

    血糖波动太任性

    理科生妈妈记笔记、找规律

    小琳虽然清清瘦瘦,但饭量一直不小。而前一阵,她更是频繁起夜喝水上厕所。妈妈刘女士打开手机搜索“小孩喝水很多什么原因?”屏幕上赫然跳出来“糖尿病”三个字。

    第二天,刘女士就带着小琳来到浙大儿院。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血糖高达39mmol/L,几乎是正常值的10倍。小琳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住院一周进行胰岛素治疗。其间,刘女士一边照顾女儿,一边恶补糖尿病知识。只要一有空,她就见缝插针向医生护士请教相关科普知识。了解得越多,越心疼女儿:“她那时候提不起兴趣上辅导班,体育课跑步都跑不动,我还以为她寒假结束没有调整过来呢。”

    浙大儿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主任医师介绍,儿童糖尿病一般分为1型、2型及特殊类型,但儿童和青少年以1型为主,一般起病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几乎无法分泌胰岛素,需要终身进行胰岛素治疗。

    小琳确诊之初,全家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尤其是外婆更是唉声叹气。但刘女士是一个行动力超强的女人,她知道怨天尤人一点用也没有,只能硬着头皮解决问题。

    出院时,小琳身上多了两样东西:胰岛素泵和便携式动态血糖检测仪。和传统注射胰岛素相比,胰岛素泵操作更便捷,而且对控制蛋白质、脂肪造成的血糖升高更准确。但这两个小东西只是辅助工具,刘女士还得学习一套复杂、繁冗的转换公式,才能确保女儿血糖维持在一个平稳水平。

    这个转换公式不是只要把数字套进去,就能得出一个清晰的答案。它就像小孩子的脾气,难捉摸、猜不透,常常任性得令人抓狂。比如,小琳正值青春期,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分泌的规律也无迹可寻,这恰恰又会影响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

    刘女士充分发挥了她理科生的优势。每次食物的种类、分量,胰岛素的注射量,血糖调节效果,她都一一列在“控糖笔记”里。哪次血糖不达标,她就像研究错题一样反复查错、分析原因,还会和调糖师、医生讨论。她开玩笑说,上学的时候要是有这么用功,清华北大都不用愁。

    两个月实现血糖平稳

    不到半年带女儿吃自助餐

    这样慢慢摸索下来,刘女士从一碗米饭会升多少血糖都需要仔细回想的“学渣”,变成了连自助餐都能精准调节的“学霸”。

    小琳出院1个月后,血糖基本就稳定在了正常范围,饮食已经和普通人没有差别。对此,刘女士语气里充满了骄傲,“医生说,在小琳之前没有人一个月就达到这个水平!”

    又过了3个月,小琳想去吃之前经常光顾的自助餐。刘女士好好考虑了一番,觉得自己有把握应对自助餐种类丰富的食物,同意了。因为自助餐里有很多升糖很快的食物,她一开始就将胰岛素的量设定为平时的2倍,然后再仔细观察血糖水平,等到快升高到临界点,再一点点加胰岛素……

    那顿饭,小琳吃得酣畅淋漓,刘女士则一通头脑风暴,脑内疯狂计算,好在最后调节的效果不错。后来,她又带女儿去吃了一次自助餐,那次就从容了许多。

    刘女士发现很多家长在刚开始接触儿童糖尿病时都一头雾水,还有的家长听到“终身治疗”就吓坏了,以为是什么无法治愈的绝症。一个农村来的妈妈,见到谁都哭,觉得自家儿子“这辈子完了”。于是,刘女士自告奋勇站了出来,她加入了医院的志愿者团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家长宣教,缓解他们的焦虑。“希望家长们树立起信心,也希望全社会对这个病多一些了解。只要科学控制,这些孩子都能健康长大,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以为儿子还小没问题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妈妈懊悔不已

    爱吃美食,尤其是甜食,在11岁之前,嘟嘟(化名)都是一个快乐的小胖子。但从今年暑假开始,他出现了一个甜蜜的烦恼——2型糖尿病。

    “当时是因为小朋友皮肤瘙痒,到杭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就诊。”嘟嘟妈妈说。意想不到的是,常规查了个血糖后大家都吓了一跳。

    听到诊断后,嘟嘟妈妈当即落泪,因为她的父亲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在57岁时就早早离开了他们。对于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她太了解了,所以自己一直比较注意,至于孩子,总以为他还小,等大一点再管也来得及,没想到竟这样不知不觉中招了。

    为了快速将血糖降下来,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杨素红为嘟嘟制定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方案,一方面通过注射胰岛素和口服二甲双胍降糖,另一方面调整饮食,坚持两周以后血糖稳定了才出院。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嘟嘟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尽情享受蛋糕、汉堡之类的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了,而且还得终身服用降糖药。因为只有把血糖管好,才能让各种并发症不来或来得晚一些。想到这些,妈妈懊悔不已。

    “管住嘴,迈开腿”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不二法则,自从出院以后,妈妈严格监督嘟嘟,一日三餐吃了什么都记录在笔记本,并且计算出热量,绝对不超量,而且还每天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出门活动。如今,几个月下来,嘟嘟的体重有了明显下降,血糖控得很好,已经停止了胰岛素,二甲双胍继续口服治疗。

    看到嘟嘟的改变,杨素红也为他高兴,但近年来接诊类似的孩子越来越多,又令她不免忧心。“以前,大家都觉得糖尿病是老年病,现在,发病年轻化趋势已很明显,甚至已经殃及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改变太多了。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家族史都会增加孩子中招糖尿病的可能。”

    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请摒弃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外卖,少喝奶茶,少玩手机,多做运动……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家庭医生”。

    关键词:糖尿病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