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浙江新闻 > 坚守特教事业31年 方柳莺做特殊孩子的“解锁人”
  • 坚守特教事业31年 方柳莺做特殊孩子的“解锁人”

    时间:2020-12-03 20:04:28  来源:  作者:

    浙江在线12月3日讯(记者 沈吟 通讯员 王朝峰)伸出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在胸前比划成一个长方形;一手伸拇指,贴于胸前——这是手语“方老师”。

    方柳莺,土生土长的淳安人。她把陌生的特殊教育带到了千岛湖畔,先后两次参与筹建当地特教学校,并坚守特教事业31年。淳安县聋哑学校、淳安县培智学校从无到有,离不开她的努力。

    三尺讲台上,方柳莺和同事们一起默默耕耘,为大山里的一群特殊孩子,带去知识和关爱,点燃他们的梦想和希望,也让特殊教育的种子在淳安落地开花。

    从无到有

    她几乎走遍全县,只为动员孩子们来上课

    12月2日,国际残疾人日的前一天。方柳莺时隔多年重回母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不过这次,她不是来参加同学会,而是作为特教教师代表来领奖。

    前不久,中国残联和教育部评选出2020年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方柳莺榜上有名。

    她跟特殊教育结缘,是个意外。1985年,方柳莺被新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就读聋哑教育专业。但这并不是她首选的学校志愿。

    什么是特殊教育?怎么教?跟普通教育有什么不同?年轻的方柳莺在懵懵懂懂中,开始了4年的学习。她和她的同学是学校创建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

    那个年代,杭州的特殊教育人才紧缺。头顶首批科班特教老师的“光环”,毕业时,萧山、余杭等地纷纷向方柳莺抛出了橄榄枝。

    但方柳莺没有留在繁华都市,而是选择回到大山里,回到家乡淳安,在特殊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的山区开始耕耘。“我想我还是有家乡情结的。”方柳莺说,幼时村里一户听障人家的经历,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学成归来的她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她要为这些“折翼天使”尽一份自己的努力。

    1989年,淳安县教育局正计划筹建县聋哑学校。毕业一个月不到的方柳莺,迅速投入到学校筹建工作中。

    那时的淳安山区,通讯和交通都极为不便,适龄聋哑孩子的具体情况,需要逐一现场排摸。于是,这个21岁的姑娘和另一名女同事,开始翻山越岭一个村一个村寻找。

    凭着为人师者的爱心和责任,她几乎走遍了全县。有时跟着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一起下乡,有时独自一人出发;坐上几小时船,骑上几小时自行车都是常事。因为路途遥远,她借宿过学校、祠堂;也曾因为下坡陡且颠簸,连自行车带人摔倒在地。

    不过这些都没难倒她,只要听说哪里有聋哑儿童,她都会上门家访了解情况,动员家长送孩子读书。

    闭门羹吃过不少。一些家长一开始并不信任他们,连门都不让进;也有一些家庭对钱犯了难——尽管聋哑学校不收取学费,但是生活费和往来的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方柳莺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耐心劝说。“当然也有暖心事。”她还记得,一户人家特意拿出了三个鸡蛋招待自己,“这在当时,规格很高了。”

    第一批聋哑学生格外难找,一年后,方柳莺迎来了从教生涯的第一批18个学生。

    1990年9月,新成立的淳安县聋哑学校正式开班授课。

    亦师亦母

    不求桃李满天下,可每个孩子都是牵挂

    县聋哑学校牌子挂起来了,但资金、场地等许多现实的困难都在眼前。学校只有4名老师,方柳莺任教导主任兼班主任。校舍,则是临时借了当地进修学校的三间房。

    得知记者来采访,方柳莺特意翻出了珍藏的老照片。黑白照片里,18个孩子和方老师在镜头前留下了珍贵的合影。他们来自全县各乡镇,年龄各异,个头不一。小的七八岁,大的已经十七八岁了。

    “基本都没上过学,只有这个女孩曾在杭州聋人学校学过一段时间,但去那边太远了,没有坚持下来。”方柳莺指着照片里一个女生说。30多年过去,她依然能清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说起他们背后的故事。

    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被“叫”老师,第一次收到学生亲手做的礼物……这些带给了方柳莺无数的感动。

    为了让孩子不仅“有书读”,还要“读好书”,方柳莺和同事想了不少办法。刚来的孩子,不会手语,只会手势比划。别说学习,就连彼此间交流都存在问题,方柳莺和同事们耐心地一样样教。

    除了教授课本知识,各种生活照料必不可少。课上是老师,课后是妈妈、姐姐,方柳莺曾带着年龄最小的学生同吃同住3个月,也曾陪护生病住院的留守学生整整一周。学校还想尽办法教缝纫、美发、修车等技能,让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出去后能自食其力。

    后来,县聋哑学校建起了5层小楼,方柳莺也担任了多年的校长,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她总说,特教老师不求桃李满天下,可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牵挂。

    就在前几天,方柳莺在同学群里问,同学们最近过得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跟老师分享下。一时间,群里的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

    大家纷纷晒起了奖状奖杯和各种荣誉。小到企业的优秀员工,大到国家级赛事的荣誉……她的学生中,有全国残疾人技能大赛的冠军、有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有自食其力的优秀员工……他们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工作去生活。方柳莺由衷地为学生感到高兴。

    退而不休

    她的办公桌,就设在教室的后部

    由于当地生源减少,2008年,学校并入杭州聋人学校,方柳莺进入了县教育局教研室。

    原以为会和特殊教育告别,没想到4年后,一个新的挑战放在了她的面前——县里要筹建培智学校。困难必然不少,但作为一名老党员,方柳莺毅然接下了重任。

    县培智学校就位于原县聋哑学校的旧址上,重回故地,这一次的任务更艰巨。

    由于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不单是智力有障碍,很大一部分学生还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教育难度不小。刚入校时,有几个孩子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在特教老师的悉心培养下,渐渐地,孩子会主动与人交流,笑容也多了。目睹他们的成长,老师们和家长一样感到欣慰。

    为全面促进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她提出了“金色蒲公英行动”,每周三下午开展系列活动,有时是孩子走出去,有时是把爱心人士请进来,还通过学校内部的各种训练,帮助孩子更好融入社会。

    这些年,有好几次换工作的机会放在方柳莺面前,待遇更高、也更轻松。只是对于这些特殊孩子,她依然不舍。2018年,方柳莺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学校校长,但她没有离开教学一线,继续担任班主任。班主任的办公桌,就设在每个教室的后部,方便随时照顾孩子。她每周还要和现任校长方祝发去看望在当地职高“卫星班”就读的毕业生。

    在淳安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培智学校的新校舍即将开工。再过两年,学校就能搬到崭新的校舍,届时可满足近百名学生的需求。

    硬件设施的水准越来越高,方柳莺如今更期盼的,是能有更多的年轻老师加入特教队伍。“每个特殊孩子都是一把独特的锁,愿每位特教老师都能成为独具匠心的‘开锁人’。”她说。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