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香港同胞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紀事:貢獻國家成就香港
  • 香港同胞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紀事:貢獻國家成就香港

    时间:2018-12-29 17:25:39  来源:人民日報  作者: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28日 11 版)

    羅湖橋頭,每天早上入境的人潮中有許多年輕的面孔。留學返港的黎加,剛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立即被派往深圳上班。“這裏機會多。剛看報道,前海那邊註冊的港企已超過1萬家,政策好環境好,香港很多青年人願意每天往來港深上班。”

    全港各區工商聯會長盧錦欽告訴記者,他年輕時因辦廠常跑珠三角,新時代改革開放又召喚著他,這條“北上”路,跑得更勤了。“我們的會員共有3000多家企業,也是個個摩拳擦掌!”

    改革開放40年,香港同胞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是受益者也是貢獻者。他們敢為人先,除了為內地引進資金、技術,還示範如何搞活經濟、管理城市,帶來不少先進經驗,助推多個領域的改革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11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強調,在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所處的地位是獨特的,港澳同胞所作出的貢獻是重大的,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起走過的歲月,可圈可點。撫今追昔,香港同胞倍感自豪,紛紛表示要繼續投身國家改革開放事業,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香港更好發展,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篇章。

    “改革開放,關鍵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

    到2017年底,內地累計使用港澳資金1.02萬億美元,占引進境外資本總額的54%。

    資本是逐利的,但港商投資內地又是充滿情懷的。

    記者難忘一次采訪,那是1992年冬專訪來京開會的霍英東先生。他說,他在內地投資興建酒店,初衷是希望讓內地民眾享受好生活。

    “苦幹出成績,中山溫泉賓館土建完成後,距離開業只有6個星期,很多港澳知名人士表示懷疑,我決定破釜沈舟,把開業典禮的請柬發出去,退路沒有了。我們拿著這些請柬到各個環節的主管部門催辦手續,包括進口物品通關。我日夜盯在現場,在最緊張的13個日夜,累得我鞋都沒有脫下來過,一開業我就病倒了,但我覺得值得。”

    霍英東說,中國人很勤勞。“改革開放,關鍵是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他的家鄉廣州番禺布滿水網,1973年政府撥款建第一座大橋,歷經三任縣委書記才完成。對比改革開放後,政策一活,番禺自籌資金競爭投標,十來年的工夫就建成150多座橋梁。

    近日,霍英東次子霍震環接受媒體采訪說:當年員工“做就36元、不做也36元”,霍英東冒著風險率先引入獎金制,還解聘了違規的員工,政府最終沒幹預,白天鵝賓館拔地而起。賓館開業時,廣州人爭相參觀,每日迎來成千上萬人。

    原全國政協常委伍淑清向記者展示當年獲得的批文時,表情是自豪的。她參與創辦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

    1979年,中國民航局找到香港美心集團,希望辦好內地的航空餐。美心創辦人之一伍沾德和女兒伍淑清赴京,與有關部門商談合資辦廠。談了20次,批文一直沒下來,因為沒人敢批。

    民航局領導對伍先生說:“大家都是中國人,能不能幫個忙,先把建廠的前期工作做起來?”這句話打動了伍沾德,在拿到批文之前,就花500萬港元引進設備運到北京。

    傳經送寶,向內地介紹國際規則和有益經驗

    改革開放要與國際接軌,與外界聯通。

    20多年前,王衛從香港到順德創立“順豐快遞”。他熟知物流的國際標準,善於結合內地廣闊市場,讓“港式服務”在內地開花結果。

    改革開放之初,北京要接待更多外賓,有些賓館的廚師不會做西餐,伍淑清就義務幫忙,邀請他們來港兩星期,學做西餐和調雞尾酒。她還出資從法國聘廚師到北京,教做地道的酥皮湯。

    香港專業人士率先向內地介紹國際規則和有益經驗。測量師出身的梁振英先生1978年就到深圳、上海等地,免費開講座,介紹土地管理制度及房地產開發的概念。1987年他參與編寫了全國第一份土地拍賣中英文標書。

    原香港證監會主席梁定邦憶述,當年內地方面請他擔任中國證監會首席顧問時,對他說“薪金多少任你開”,他只要1元。更早時,為幫助內地企業來港上市,他促成香港聯交所創立H股,1993年H股總市值180億元人民幣,到今年6月底達6.4萬億元,25年擴大350多倍!

    香港經濟學會顧問劉佩瓊,40年來為內地開了無數培訓課程,參培人員上萬人。

    邵逸夫對內地公益捐款超過100億港元。

    田家炳為了兌現捐贈承諾,賣掉自己的別墅,晚年租住在公寓裏。

    累計捐獻內地12億港元的曾憲梓曾表示:“只要金利來的事業不倒,我的捐獻行動就不會停止!”

    依托內地,發展自身,最終也成就了香港的繁榮。

    1984年,在香港荃灣開塑膠廠的吳換炎在報紙上看到,深圳寶安沙井要招商引資。他到實地一看,一片荒蕪。他決定把工廠搬到深圳,員工最多時達4000多人。“當時這個決定太對了!如今變化翻天覆地呀!”如今是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的吳換炎說。

    談到香港是受益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認為,香港把握了內地制造業起飛的契機,大量生產線北移,香港成功轉型成為內地連接世界市場的重要橋梁,建立和鞏固了香港今天作為國際商貿、物流、航運、金融和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

    北上創業,趁著年輕“再搏一次”

    香港年輕人選擇到內地學習、創業者越來越多。他們與40年前的前輩港人同樣有著勇於拼搏的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才幾年工夫,深圳前海這片曾經的泥濘灘塗,煥發出勃勃生機,“前海奇跡”刷新著“深圳速度”,不僅企業巨頭紛紛落戶,更成為香港青年的追夢之地。

    前海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夢工場累計已孵化創業團隊340個,接待近2萬名香港學生前來交流學習。這裏先行先試的政策、租金減免的辦公場地、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等,十分吸引青年人。

    “90後”郭瑋強,兩年多前和另兩位香港創客在這裏成立科技公司,重點研發個人隨身物品智能化。內地同事擅長生產規劃、市場落地,香港同事則在英語運用、國際視野方面具有優勢。公司今年已達成A輪千萬元級意向融資,項目估值逾1億元。

    香港青年胡斯博,在湖南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專攻重型卡車的自動駕駛。在大疆公司創辦人、香港科大教授李澤湘引薦下,他來到湘江之畔這片熱土。近一年來該研究院已成功完成十余例重型車智能駕駛系統改造,爭取三年實現量產。而他自己,半年多就已適應長沙生活,並且收獲了愛情。

    2010年劉奮洋從香港到上海發展。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於2013年創辦了粵語培訓機構“港你知”。如今,“港你知”在線課程覆蓋20余個城市,學生累計達2萬余人次。

    香港特區政府研究註資3億港元,幫助青年跨境創業。廣東省青聯結合港澳100多個青年社團,推進“青年同心圓計劃”,5年內爭取5萬名港澳青年到廣東就業創業。

    再出發,創造新時代“香江傳奇”

    踏入今冬,香港密集舉辦活動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大小小的活動有數百場。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辦“共享偉大榮光”大型圖片展覽,展出千張珍貴照片。香港中華廠商會冠名贊助無線電視“中國改革開放40年”節目,在黃金時段播出。

    特區政府的慶祝活動以“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為主題。12月10日舉行專題研討會,與會者熱議香港在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新角色。

    “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相信香港在未來對國家發展仍將起重要作用。”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向記者表示。

    近期, 一個個考察團奔赴內地,越來越多港人前往粵港澳大灣區追夢。

    多項便利港澳居民學習、就業、生活的措施相繼出台。火車站的售票機可自動識讀回鄉證了;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不必再辦許可證了……

    親歷40年巨變的香港成功人士許榮茂說,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提供了新機遇,希望香港青年和中小企業家千萬不要錯過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采訪中多位港商對記者表示,自己的“第一桶金”得益於改革開放,未來自身事業的發展,更有賴於改革開放。把握機遇,融入大局,不僅可繼續貢獻國家,更能進一步成就香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