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 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能工巧手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 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能工巧手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时间:2021-06-24 10:34:15  来源:  作者:

    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能工巧手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获奖者张义铁(左一)。人社部供图

    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能工巧手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获奖者王汝运。人社部供图

    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能工巧手获得第十五届中华技能大奖 —— 大国工匠这样“炼”成

    获奖者刘丽。人社部供图

    最初看不懂生产图纸的电焊工人,可以成长为“大国焊将”;一支普通的口红,能变成创新的灵感来源;面对高炉碳砖“巨无霸”,筑炉工艺可达“毫米级”……技能带来的精彩与不凡,常常在生产一线、工厂车间竞相绽放。

    6月22日,第十五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0名来自不同行业的大国工匠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这一殊荣。“国”字号技能大师是如何炼成的?漫漫技能之路上,时间与经验如何沉淀出事业成功的芬芳?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

    “不是一味干‘粗活’,知识和技术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钱”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到了极致。”刘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采油工、高级技师,也是这次中华技能大奖的获得者。28年,从基层采油女工成长为石油工业油气生产领域的专家型技能人才,她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评价只是这短短的一句话。

    1993年,刘丽从技校毕业,在父亲的影响下,来到中石油标杆队48队担任采油工。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采油工这一行男性职工占比大,而刘丽在采油一线坚守了28年。

    “采油工并不是一味干‘粗活’,知识和技术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钱。”怀着这样的信念,刘丽不断提升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平日总是怀揣一本技术书,白天上井对照实物琢磨,下班回家再把知识整理成笔记,直到吃透弄懂。28岁时,她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5岁时成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

    没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手,这些大国工匠的故事里,有着同样的钻研劲儿。

    王汝运如今是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是对中国桥梁建设有突出贡献的“大国焊将”。在国家重点工程南京二桥的建设中,他一人完成的焊缝总长度就达到2000多米,被大家称为“南二桥上的拼命三郎”。

    但是谁能想到,刚参加工作时,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曾连生产图纸也看不懂,关键任务都插不上手。面对理论知识的欠缺,他自费购买大量技术类书籍,坚持每天工余时间刻苦钻研,笔记写满了十几个厚厚的笔记本。勤学苦练,拜师学艺,技能钻研之路何其充实。

    2017年,王汝运率队参加上海金砖国家国际焊接大赛,一举实现中国中铁在国际大赛中奖牌“零”的突破,也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一份荣耀。桥梁焊接劳动强度极大,技术要求极高。30多年来,王汝运一心扑在了这个融苦、脏、累、难为一体的工作岗位上。“技术代表能力,实干代表品质”,这是他的信念。

    “不仅要能干苦干,还必须会干巧干,不创新迟早被淘汰”

    除了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何把活干得更巧、干得更快、干得更好是大国工匠们常常琢磨的问题。技能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一遍遍的研发、生产、实验、修改、再实验中,他们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难题,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有的来自生活中的小小灵感——几十年来,采油工一直沿用传统的抠取办法更换盘根盒密封圈,“总漏油、盘根寿命短、换起来费劲”,小小的盘根让采油工没少吃苦头。2000年,刘丽开始琢磨解决这一难题。她受到口红的启发,设计了“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并在十几年间进行了五代改进,使盘根更换时间从40多分钟缩短为10分钟,盘根使用寿命从1个月延长到6个月。

    有的来自千百次的试验——砌筑是各类冶金炉窑建造的关键环节,在筑炉过程中,上千块耐火砖拼接在一起,砖缝的大小是一门大学问。在武钢7号高炉本体砌筑施工中,一块高炉碳砖长约1.7米、重达近1吨,面对这个“巨无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筑炉工吴春桥带领团队不断调整泥浆黏稠度,筛选砌筑手法,制定不同的砌筑方案。

    最终,经他砌筑的碳砖砖缝达标,墙体表面平整度均保证在1毫米以内。他的“毫米级”筑炉工艺相继在中国容积最大、工艺最先进的7.63米焦炉、6.25米捣固焦炉和7米焦炉,以及巴西、南非、印度等海外大容积焦炉中推广应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杠杠的”。

    有的来自向“不可能”进发的勇气——核电发电机是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最终环节,也是最复杂、最贵重的电气设备,造价高达数亿元,而检修是发电机稳定运行最重要的保障。

    检修中,发电机定子线棒吹干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过去国内没有专用工具,手工方法不但安全性差,还要耗时15天才能完成,长期以来,“快速吹干”被视为一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王建涛爱动脑搞发明,他打破固化思维,发明了定子线棒全自动快速吹扫装置,并经10年改进五代产品,将吹干时间大幅缩短到7.5小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单次可节约90人工日和7天工期,甚至比国际同类装置更快!

    王汝运说:“市场思维的改变,产品技术的升级,要求一线工人不仅要能干苦干,还必须会干巧干,不创新迟早会被淘汰。”大国工匠们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条创新攀登之路。

    传、帮、带,让技能薪火相传,点燃年轻人的工匠梦想

    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远。翻开本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履历,年龄多在40-50岁之间。如何能让技能薪火相传,是他们不断思考和实践的命题。

    从事采油工作20多年的张义铁,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技师。为了让更多石油工人成为技术大拿,张义铁牵头成立了油田首个技师工作室。他坚持举办“技术课堂进井站”活动,上门送教,定期把技术知识送到一线,年培训基层岗位员工500人以上。

    从这里,先后走出42名技师、高级技师,10名省部级技术能手,20名公司级技术标兵。2020年,张义铁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用实际行动让石油事业的人才队伍生生不息。

    “吃科技饭,走创新路,技能成就人生”,本溪钢铁(集团)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罗佳全将这样的职业态度带到团队中间。总结工作技能、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罗佳全充分发挥技能领军人才的“传、帮、带”作用,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传授毕生的高超技艺。

    以他为带头人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了电气自动化实操、电气高压系统实操、高压电缆接头制作、试验、故障查找等功能体系完备的培训室和实操演练、比武场地,在全国冶金系统首屈一指。

    更有许多技能大咖拥抱新方式,点燃年轻人的梦想。齐名是华北制药金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维修电工、高级技师,他技校毕业,却“驯服”了一台又一台“洋设备”,用坚韧不拔的“牛劲儿”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为带动年轻人学技术,他走进校园传道授业;疫情防控期间,更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免费录制技能直播课程,与全国职工分享技能和经验,线上4万多人观看……

    “干一行,爱一行,只要恒久追求,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尽展靓丽风采,镌刻无悔人生。”正是在他们的感召和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道路上迅速成长,成为改革发展的主力军。相信随着社会土壤日渐肥沃,中国的技能人才队伍也将迎来满园绽放的春天。(记者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6月24日   第 04 版)

    关键词:天然气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