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国内要闻 >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
  •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中国天眼”落成启用

    时间:2021-04-20 00:09:29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本期推出:“中国天眼”落成启用。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图片来源:CFP)

    2012年秋天,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随着一个叫“大窝凼”的巨大圆形洼地一侧山顶的巨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土木工程部分建设正式开始。

    南仁东:我们的FAST台址“大窝凼”洼坑,是我们从300多个候选洼地里面挑选出来的,我们非常幸运,我们选到了一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最适合FAST建设的台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为保证自己的研究成果准确可靠,经常要依赖外国的先进设备和数据。1994年,当时尚在日本担任客座教授的天文学家南仁东提出,要在中国的土地上,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以免让中国在宇宙探索中受制于人。

    南仁东: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

    为了选址,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几乎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回忆,当初他刚看到相关立项文件时,就被项目的创意和难度深深震撼。

    姜鹏:它是一个500米直径的索网,它还能变形,而且它要求的控制精度达到毫米级,这在我当时的认知范围内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我甚至觉得这个项目可能是一个忽悠人的项目。

    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让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益求精。

    姜鹏:当时我们总工叫南仁东,隔三差五找我去讨论技术问题,每次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头发都是立着的,天天都在焦虑,手足无措。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日夜攻坚,一朝突破。2016年9月25日,被称为“中国天眼”的FAST工程终于落成启用,22年的艰难坎坷最终铸就了这个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奇迹。而这一切,完全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南仁东:这个东西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回首往事啊,有苦有甜。一项关键技术突破了,它不是我个人,有点关系,不大,它是一大群人的拼搏和努力。

    2016年9月,“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患病后,他依然带病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让中国睁开“天眼”,自己却永远闭上了双目。

    南仁东:我是南仁东,在FAST担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兼项目的总工程师......

    截至2021年3月29日,FAST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并在众多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突破。2021年3月31日0时起,“中国天眼”开始接受全球天文学家的观测申请,正式向全球开放。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南仁东的妻子郭家珍说,每当遥望夜空,她都感到格外亲切,因为,天空中有一颗星是在为她闪亮。

    南仁东的妻子郭家珍:我愿意相信,你的远去,只是化作了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与FAST遥相望,与挚爱的亲人长相守。你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很圆满,我为你骄傲。

    监制:高岩

    策划:武俊山 李谦

    主笔:王泽华 张兆福

    播讲:长悦

    统筹:朱星晓 王泽华

    制作:单丹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