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谨慎看待基石投资者背书效应
  • 谨慎看待基石投资者背书效应

    时间:2018-10-18 17:56:48  来源:  作者: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自港交所改革上市制度以来,包括小米、美团点评、百济神州、华兴资本等在内的新经济股上市之后短期内即遭遇破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年内在港上市的171只新股中,破发已近八成。

    不过,二级市场破发虽然已成为常态,但港股发行市场却表现强劲。以融资金额计,香港新股市场今年有望重夺冠军宝座,德勤预计全年将有220只新股赴港上市,募资约3000亿港元,同比升1.34倍。

    新股不断发行,破发的尴尬也在考验基石投资者的耐心。引入基石投资者的目的,一来可以增强市场对新上市股票的信任和信心,二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其能否发行成功,但如今这种站台“背书”已遭二级市场投资者“用脚投票”,说明香港资本市场不太认可概念,而更重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无论基石投资者背景、资金实力有多强大。

    虽说如此,即便在难以保证账面盈利的情况下,依然有基石投资者在新股上市前积极认购股份。如此不惧亏损抢着为新股上市“背书”,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基石投资者在Pre-IPO(即在首次公开发行前投资)认购股份时通常会以首发价格的七到八折,甚至更低价格认购股份,所以即便破发,部分基石投资者也未必会受到较大影响;二是部分基石投资者认购新股是更早期投资入股,成本分摊后即使破发也不会影响整体盈利,而“背书”能推动标的企业成功上市;三是部分基石投资者本身就与上市公司存在合作关系,以小米为例,引入的7家基石投资者中包括中国移动、高通等,均与其有业务上的合作关系,利益捆绑更为紧密。

    这也是为何基石投资者即使在大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也愿意推高估值,积极认购国际配售股份的主要原因。比如小米、海底捞新股发行时估值均超50倍,而腾讯估值才30倍不到,难道小米、海底捞在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空间会比腾讯更具想象力?知名基石投资者的站台确实带来了羊群效应,引来热钱跟风,但如果没有业绩支撑,定价扭曲下的市值演绎将会给企业和投资方埋下隐患,被基石投资者推高的估值也终将在市场化机制下予以修复。

    可见,基石投资者的站台仅会产生品牌效应,“背书”的价值可能仅是企业招股路演时的噱头而已,并不是成熟资本市场投资者为其买单的依据。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应谨慎看待基石投资者的背书效应,切勿盲目跟风买入所谓的“独角兽”或新经济概念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