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经营思考
  • 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经营思考

    时间:2018-12-15 17:35:07  来源:  作者:

    李鹏彬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现代保险业天然面临着国际化经营的战略机遇和行业趋势。我国保险企业怎样开展国际化经营,开展怎样的国际化经营,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安联保险集团国际化经营案例借鉴

    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下称“安联”)作为全球9家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之一,具有服务领域广泛、业务经营稳健、国际业务占比高等显著特点。业务广泛分布于全球75个国家和地区,约有15万名员工为9000万客户提供服务。从区域分布看,欧洲、美国等发达市场业务占比80%以上,亚太地区是近年来重点发展的目标市场。

    安联最早于20世纪初涉足国际货运险业务,经过短暂停滞后于50年代重启,60-70年代做强做优,而后30年通过兼并扩张等迅速做大,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型国际保险人。纵观安联的国际化战略演进,大致呈现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立足专业财险公司,积极拓宽业务领域。1890年,旗下Allianz Versicherungs-AG公司在柏林成立,历经30年时间从货运保险公司发展为综合性财产险公司。1922年,旗下Allianz Lebensversicherungs-AG公司成立,五年后即成为欧洲第一大寿险公司。同年收购当时德国最大的意外和责任险公司Stuttgarter Verein,进而成为综合性的保险服务商。2006年,率先成为德国根据欧盟法律上市的欧洲股份制企业。作为集团保险业务主力,财险业务自2003年以来保持承保盈利,财产险、责任险等业务成为成熟市场公司新增长点。人身险业务主要依托与当地银行或跨国银行联合拓展业务,例如2012年与汇丰银行签署十年期全球范围内的销售协议,助推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市场业务开拓。

    二是开展多元资本运作,搭建全球保险平台。1920年开始涉足国际业务,直到1965年才实现在法国等欧洲国家初步布局。1980-1990年间,通过战略性并购加速全球布局,将RAS、Cornhill、AGF、Fireman's Fund和USA人寿归并旗下,形成了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四大区域中心。2000年以来逐渐将亚太、中东和北非等新兴市场作为重点区域,目前在中国已通过全资设立或参股方式开设中德安联人寿、京东安联财险、太保安联健康保险3家专业公司,今年11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安联近年来加大保险产业链布局。2017年先后投资人工智能汽车技术系统Nauto、保险数据分析公司QuanTemplate以及在线小额保险公司BIMA等,2018年1月投资远程医疗公司American Well,2018年4月投资移动运输平台GO-JEK等。

    三是做大资产管理公司,保险投资双轮驱动。1980年,安联将资产管理业务拆分,单设独立子公司。1999-2001年,先后并购美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PIMCO Advisor,Nicholas Applegate等,成为掌控超过6000亿美元资产的资管领头羊。2011年成立安联资产管理公司,与保险业务实现协同互动,也成为全球最大投资者之一。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公募基金、专户管理、养老金管理等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采用“以第三方资产为主”的受托结构。安联内资产年平均投资收益率维持4.5%以上,第三方资管业务中固定收益类投资基本上实现了每年80%以上的账户可以超越基准。

    对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国际化整体呈现加速态势,在大型主体经营实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国际化的内生动力充沛。相对集中表现为,以太平、中再、国寿等为代表的保险集团开展负债端国际化,以平安、复星、安邦等为代表的保险公司加大投资端国际化。随着我国转向保险强国和监管国际化进程加速,更多保险企业将会主动选择探索国际化之路。通过借鉴安联的国际化战略,保险企业需要认准和把握好以下思路。

    服务国家战略是推进国际化布局的基本前提。安联成立之初,德国经济增长缓慢,国际贸易不够发达,财险行业增速低迷,国际化业务拓展受阻。20世纪50年代抓住“德国经济复苏”机遇,业务拓展和承保能力均实现跨越式增长,为后续盈利周期内迅速做大国际板块业务奠定坚实基础。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保护主义抬头,但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力度没有减,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没有慢,扩大对外开放的步伐没有停,在这样的内外部形势下,全球风险保障需求更加旺盛。当前国内保险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主要集中在投资端,负债端国际化较弱,导致国际贸易的风险保障缺口也越来越大。保险企业应抓住政策契机和市场机会,积极服务我国企业海外发展和沿线国家地区建设。

    做强做优主营业务是做大国际板块的关键所在。安联由最初专营货运险业务的财险公司起步,尽管经营领域不断拓宽,但财险业务始终稳健,长期保持承保盈利。成熟的管理机制为发展寿险业务提供了流程和制度保障。资管业务采用第三方业务为主的模式,投资收益相对稳定,为迅速扩大管理资产规模提供了可复制路径。可见,聚焦主业是金融业安身立命之本,强化服务是金融业发展壮大之道。我国保险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不应盲目跟风,而应在符合监管要求、风险总体可控的前提下,不断做大主业规模,提高盈利能力,通过境内外协同联动等机制,在信息互通、业务联动、资金运用等方面形成“握拳出力”的格局,进而打开国际市场。

    差异灵活经营策略是保持国际化特色的核心动力。安联对不同市场的机构实现差异化管理,在德国、欧洲西南部等成熟市场,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加强渠道建设和改善客户经营等巩固领先地位;在欧洲中东部市场、东亚等新兴市场,加大资源战略投入,打造一体化经营平台,旨在快速提升当地市场份额,保持良好的利润水平;对奥尔登堡银行、台湾人寿、韩国人寿等长期亏损地区业务则严格控制损失。我国保险企业在开展跨国经营时,应关注国家风险、监管政策和行业趋势,实行差异化的管理策略和配套资源。同时,要加大国别风险跟踪和研究,提前研判数字化、信息化和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紧跟趋势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推动在战略转型中长期稳健经营。

    国际资本运作是加速国际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安联历史上多次开展重大兼并收购,标的包括海外保险市场、资产管理公司、银行等。在标的选择上,注重与集团现有业务的互补、实现战略协同,推动了海外业务占比快速提升。例如,在德国出资购买德累斯顿银行,通过银行分支机构销售保险产品,通过保险代理销售银行产品。在韩国和韩亚银行合资成立人寿保险公司,成功打开了韩国市场。在中国成为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战略投资者,通过银行网点覆盖构建销售网络,为保险和资管业务拓宽了销售渠道。保险公司推进国际化经营时,可考虑通过并购、入股等多元方式,拓宽业务经营领域,更加快速、深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险市场,注重对美国、欧洲等成熟保险市场开拓,吸收先进保险技术和公司经营理念。另外,在选择并购目标前的市场调研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初期可吸纳熟悉当地市场的专业人士参与调研和筹备。

    梯队人才培养是保险企业国际化的有力保障。伴随境外业务迅速扩张而来的海外专业人才缺失,一度成为制约安联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为填补短板,安联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加大选聘当地员工作为中高级管理者、关键技术人员,这一举措既有利于本土化经营,又博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90年代开始,注重通过与高校合作吸纳、选拔和培养梯队人才。如1994年在同济大学建立中德学院安联保险教研室,2007年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成立安联银保学院等。产学研联动不仅加快了在华业务开拓,也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专业人才。我国保险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提前加大人才储备,逐步建立兼具本土化和国际化的综合人才队伍。一方面,可以探索境内、境外人才交流常态化、制度化,优化员工培养和激励体系,建立集团国际化人才库。另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或股东做好沟通,优选当地人才,迅速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多管齐下,培育和储备国际化复合型金融人才。

    (作者单位: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