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听过这一概念的人,最后都赚到了!
  • 听过这一概念的人,最后都赚到了!

    时间:2019-05-18 14:59:35  来源:  作者:

    2019年5月4日,一年一度的全球投资圈“朝圣”盛会――巴菲特股东大佬在美国召开,数万粉丝云集,就连苹果公司CEO库克也罕见来到现场,一睹股神风采。

    作为目前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大师,巴菲特的投资经验丰富到没朋友。他从11岁便开始购买股票,曾创下过32年0亏损的记录。

    可口可乐、比亚迪(002594)、中国石油(601857)、苹果公司、富国银行、华盛顿邮报,都是他的经典投资案例。

    他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投资帝国,更是被比尔・盖茨誉为唯一一个真正懂得美国资本市场奥妙的人。

    也正因如此,想领略其魅力的人,络绎不绝。著名的“巴菲特午餐”价格高昂,仍被争抢。

    2000年,巴菲特的第一顿午餐价格为1.8万美元。

    到了2018年,价格被拍到330万美元。

    人们不禁要问,巴菲特的午餐是否值得?听听那些经历过的人是怎么说的吧――

    那些花重金与巴菲特吃饭的人

    最后都赚到了

    在美国有不少大家族,财富传承了很多代,精神财富更是家族的基因。通过竞标成功和巴菲特吃饭后,这些人会被问到,“老爷子都和你们聊些什么?”

    他们都说:“非常值得。股神能成为投资赢家,是因为具有人生的智慧:自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一,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第二,永远不要做空股票;第三,永远不要用杠杆投资。”

    巴菲特放弃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因为他看不懂那些行业。

    我们通常讲,勤于做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巴菲特却说其实很多事情不要做,聚焦比发散更好。

    在公开身份的中标者中,共有三位华人先后成为巴菲特的座上宾。他们分别是步步高(002251)集团董事长段永平,中国“私募教父”赵丹阳,以及天神娱乐(002354)董事长朱晔。

    段永平一直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忠实信徒。2006年,他以62.01万美元的竞拍价成功中标,在被问及是否值得时,段永平表示:“我们买的不是一顿饭,和巴菲特接触本身是无价的。”

    按照相关规则,段永平可以带上6人同行,这其中就包括一个名叫黄峥的人。当时在美国留学的黄峥负责打理段永平的投资生意。

    多年后,黄峥成为拼多多的掌门人,中国80后首富,身家高达155亿美元。

    饭局上的谈话令段永平印象深刻,“快即是慢,不要做不懂的东西,不要做空,不要借钱。”

    2012年,苹果市值一度高达3000亿美元,段永平却重仓抄底苹果。6年之后,苹果股价创下207.05美元历史新高,苹果公司也成为全球首个单市场突破万亿美元的公司。

    2014年,段永平在1000多亿市值的时候买入茅台(600519)。2018年6月6日,茅台市值突破万亿大关。

    从股神巴菲特身上汲取营养,现在的段永平已经是出色的投资人。据不凡智库报道,如今,段永平身价上千亿元。另有媒体称,段永平90%的资产都是通过股票投资得来的。

    2008年,被称为“私募教父”的赵丹阳,以211.01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资格。

    整个午餐大约持续了3个多小时,两位谈的话题很广,包括通货膨胀、美元汇率、公司治理结构、教育、慈善等等方面。

    用餐结束后,赵丹阳表示,“这顿饭解决了我多年以来困惑的问题,我的收获无法用钱衡量,巴菲特的建议会惠及一生”。

    用餐期间,赵丹阳还套路了一把巴菲特,他主动向股神推荐个股“物美商业”,进而引发该股票飞涨。在短短数日内,赵丹阳就从物美商业的股价飙升中狂赚1.3亿港元。

    2015年,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以超234万美元的价格拍下巴菲特的午餐。餐后,朱晔发朋友圈说:“大道至简、贵在坚持 ,未来,我们来了。”

    朱晔在此之后名声大噪,天神娱乐的股价一路上涨,在半年后的2015年12月9日,市值达到最高点――约350亿元。朱晔赚得盆满钵满。

    你可以没有一个朋友

    但得结交一百个有用的人

    那些肯出高价吃一顿饭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在实践中遵循着巴菲特的股票投资理念获得了巨大财富的人。

    同样,这些有着远大格局的午餐拍卖者,也无一例外懂得用有价的金钱换取无价的人脉,再用人脉换来巨大回馈。

    人脉到底有多重要?虽然被奋斗论洗脑,但不得不承认,人脉圈层不靠谱,你成功的可能性大打折扣。

    你的圈层决定了你的身份。当你真正接触到比自己高的圈层后就会知道,对你而言难如登天的事,对有些人而言,可能易如反掌。

    什么样的人脉才是有用的?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会观察到,很多貌似交际花的社交爱好者,往往没那么成功。

    反而是低调、不动声色的人,一步一步走得又稳又快,且看起来天时地利人和,顺利得很。

    苏联有一本书叫做《叶尔绍夫兄弟》,此书中有一个办事八面亨通的人物,叫阿尔连采夫,他有一个心得:“可以没有一个朋友,但得结交一百个有用的人。”这句话就是在强调“价值人脉”的重要性。

    参加酒局饭局,在各种线下交流会扫码加来的微信好友,不叫人脉。

    不知你听没听说过一个概念――“邓巴常数”,即每个人最多只有150个熟人。即便你的微信好友上千,但同一时间深入交往的也不会超过150人。

    很可悲,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和原始人的社交圈一样,手机、网络并没有扩大社交的人数,只是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

    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

    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

    了解了邓巴数字,你就该明白:每个人的社交能力是有限的,经营人脉最好的方式,是把时间用来维护对自己最重要的关系上,而不是一味盲目加好友、发名片,拓展无效人脉。

    为了保证有限150人的价值性,你要遵循的一大反常识原则就是“接近陌生人”。

    《教父》里的一代教父柯里昂,不仅为家族维系了政治、宗教、法律、商业各界的人脉,且在黑道上也叱咤风云,同时还帮助一些没有势力的穷苦人。这充分说明突破熟人人脉,才能收获更多。

    举个例子,在帮人找工作这件事上,有统计数据表明,在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的人用到熟人“关系”。

    而超过55%用到的关系人仅仅偶然能见到,比如每年见一次。

    另有27%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

    也就是说,大多数你真正用到的关系,是那些并不经常见面的人。

    2010年,美国研究人员曾做了一件有意思的测试,把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通讯记录拿过来,跟其所在的三万多个小区居民的经济排名对比。

    结果非常明显,越是富裕的小区,其交往的“多样性”越明显。

    2012年六月,哈佛大学商学院发了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论文考察了3510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1975-2003年间的11895个投资项目。

    研究发现,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极其显著地减少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民工吉胖子。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