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 90后保险代理人江湖:“做个靠谱的代理人是件炫酷的事”
  • 90后保险代理人江湖:“做个靠谱的代理人是件炫酷的事”

    时间:2019-07-10 19:57:14  来源:  作者: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坦言,保险代理人准入门槛低是历史遗留问题,“人情牌”和“人海战术”在表面上弱化了保险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但“后遗症”早已开始发作。

    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保险代理人大军。

    “签下9张重疾和医疗险保单”,这是友邦保险“新人”肖问渠从业15天的战绩,表现不俗。6月30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前,这位1990年出生的女生正赶着为客户送保单,“我把这看成是一次创业”。在此之前,肖问渠是一家中型券商公司的项目总监。

    6月18日,肖问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关于自己成为友邦保险代理人的信息,她写道:“如果30年后,我的客户仍然认为没有选错代理人,仍然认为我是靠谱的,我会视其为一生中最炫酷的事。”这条微信朋友圈动态收获了310个“赞”。

    与肖问渠相比,1992年出生的刘硕在这个行业的资历更久一些。2017年8月加入平安保险的刘硕,如今已是高级业务主任,带着一支24人的团队。刘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团队中80%的成员都是“90后”。

    从一名地方银行的信贷员,到保险代理人,刘硕描述自己的规划时坦言:“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希望今年年底,我的团队可以成长为一支规模达到80人的年轻化团队,我自己可以晋升为部经理。”

    他们正是90后保险代理人的一个缩影,这些90后保险代理人有着相似而又不同的经历。

    “这孩子疯了吧?”

    “反对!”这是肖问渠和刘硕家人听说他们转行成为保险代理人时的共同反应。

    在大学毕业后,刘硕获得了在自己家乡银行的工作机会,但在到岗不足1个月后,他却选择辞职。“没有和父母商量,裸辞。我不太喜欢束缚,不想现在就能看见未来5-10年的人生状态。”之后,刘硕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旅行,“我去的都是有大学同学在的城市,主要想看看他们从事的行业情况,为自己选择喜欢的工作。”

    其间,在朋友介绍下,刘硕在平安保险北京国贸营销服务部担任了3个月的助理,“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保险代理人是个不错的职业选择。”

    刘硕表示:“当年,大学老师就在课上讲保险是朝阳行业,而且这一行业工作时间自由、灵活。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有自己的发挥空间,保险代理人是一个平台,个人的努力和发展没有天花板,晋升道路有明确规划,可以很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当然,父母对此并不理解。“这孩子疯了吧?”刘硕说,当时父母面面相觑。“父母不同意,甚至在我成为保险代理人后,也从不和家里的亲戚朋友提起。”不仅是父母,一些亲戚朋友知道后也不理解,还有抵触情绪。“我给一位亲戚发微信,告诉她我刚入职平安保险不久,询问她家里的孩子有没有保险、要不要考虑买保险,她当时回复,‘如果这样,以后就不要发微信了’。”

    与刘硕的经历相似,当得知肖问渠自己要辞掉券商的工作,转行成为保险代理人时,她的父母“完全反对”,男朋友“不支持”。“他们不理解,认为我之前的工作体面、收入又不错。但我自己很坚持,如果我犹豫了,他们就会认为这是一时冲动的决定。我本身就是中山大学保险专业的毕业生,对保险业的前景发展是高度认可的。”

    肖问渠和刘硕的父母、亲戚朋友对保险代理人的抵触情绪,并非没有缘由。

    1993年,保险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险引入中国大陆地区,从此成为保险业多年高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可以说,保险代理人制度和数以百万计的保险代理人为保险业发展打开了局面,长期撑起了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的一片天。

    不过,这也留下了“并发症”。首先自然是饱受诟病的保险代理人形象问题,销售诱导和擅自承诺给保险公司带来了理赔困难和更深层次的消费者信任危机问题,虽然监管部门几经整治,但这个顽疾已困扰保险业多年。

    对此,肖问渠认为:“国内保险业起步晚,任何行业都会经历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发展初期人员准入门槛不高,一些保险代理人缺乏专业知识,讲不清保险条款,不能从客户角度出发,如果保险代理人不专业或不用心,就会打击客户配置保险的意愿。”

    一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保险代理人准入门槛低是历史遗留问题,“人情牌”和“人海战术”在表面上弱化了保险对专业性的高要求,但“后遗症”早已开始发作。目前,保险市场发展仍不够成熟,但改变这一现状的共识正在逐步加强。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保险公司营销员的数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2018年稍稍回落到764万人。根据上市公司披露数据,当前,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四大A股上市险企营销员合计超过400万人。

    “保险代理人和保险业的形象一定会逐步改善,专业度会成为客户挑选保险代理人的重要参考因素,高素质、高产能的保险代理人会成为主流。”肖问渠表示。

    刘硕也认为,90后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水平高,对行业会有正向引导作用。“一定要做好,让家人、亲戚朋友看看,用事实说话。”

    “我对保险充满信心”

    肖问渠和刘硕都对保险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肖问渠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有望成为“刚需”。

    瑞士再保险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和亚洲依然是保险业增长的引擎,中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代中期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德国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全球保险市场调告》显示,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将回归高速增长,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新增将在中国产生。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李晓林认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保险越来越为广大社会所认识和接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险业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风险的演进规律,以及保险的职能所决定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国际比较看,养老和健康领域的拓展其实是有非常大的潜在需求,“中国寿险业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诚然,商业保险在整个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那条微信朋友圈动态收获的310个‘赞’就很能说明问题,一些朋友当时就私信咨询我关于保险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保险理念在提高,正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变。”肖问渠表示,“我现在签下的这几单主要是曾经的合作伙伴、同学和朋友。”

    慧择保险副总裁蒋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忆称:“20年前,我还在航空行业工作,当销售机票的同事向旅客推荐航意险时,旅客嗤之以鼻;前几年,我去维修电子产品时,把微信留给店员方便通知维修好后来取,他在我微信朋友圈看见一条重疾险购买链接,咨询我是否可以为他朋友购买一份保险;前几天,一位90后告诉我,他身边的朋友都是主动购买的重疾险和健康险。”

    慧择保险根据18-28岁的被投保人数据分析出炉的《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显示,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并且自主筛选能力强,购买决策比80后平均快3.6天,特别是二三线区域90后投保人数增长速度迅猛。

    刘硕认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保险为一些家庭在病痛中送去了安慰,比如重疾险能够缓解因大病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和负担,确保生活质量和水平不因大病而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案例很多。”

    这些变化更激励着保险代理人。“在最初加入平安保险的3个月,我都是‘陌拜’,拒绝和白眼在所难免,但我都坚持下来了,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做正确的事,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我对保险业充满信心。”刘硕表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肖问渠坦言,“转型保险业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很大。从感性上讲,我是因为真心喜欢保险,把保险当作长期事业;从理性角度看,保险作为个人资产配置最基础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每份保单都承载着客户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对家庭的爱,更是对保险代理人的信任,希望我们的成长配得上大家的选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