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 发展频受限制,规模跌破6万亿元的基金子公司何去何从?
  • 发展频受限制,规模跌破6万亿元的基金子公司何去何从?

    时间:2018-09-06 18:57:19  来源:  作者:

    今年以来,基金子公司业务频引发暴雷纠纷等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持续严监管加上通道等业务受限,使基金子公司赖以生存的规模红利逐渐消失,其原本的规模滑落至6万亿元以下。

    今年以来,基金子公司业务频频引发暴雷纠纷等风险事件,与此同时,持续严监管加上通道等业务受限,使得基金子公司赖以生存的规模红利逐渐消失,其原本有着庞大数量的规模滑落至6万亿元以下。

    缺乏专业队伍和渠道

    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资管产品存续情况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5.34万亿元(不含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较6月底减少0.44万亿元,降幅1.7%。其中,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4.49万亿元;基金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4.7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5.97万亿元;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0.18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八条底线”、净资本要求、风险控制指标管理等一系列监管风暴席卷而来,曾经依靠通道等业务快速膨胀的基金子公司往日辉煌不再,其资产规模年内开始逐步走向下滑。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专户规模为10.5万亿元;截至去年年底,规模为7.4万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规模缩水至6.12万亿元;而到了今年7月底,子公司规模依旧难逃萎缩趋势,5.97万亿元的规模已经跌破6万亿元,相比去年年末缩水1.43万亿元。而在行业高峰期,其规模曾超过 11 万亿元。

    具体来看,有5家基金子公司规模在3000亿-5000亿元之间,相比1月份减少了1家;有23家基金子公司管理规模在100亿-1000亿元之间,相比年初增加了6家;有14家基金子公司规模不超百亿元。

    某公募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偏弱,大量资金选择撤资。此前有很多做LP的基金子公司前期发展行情可观,但目前看来,似乎都在还债。另外,基金子公司不同于公募基金,前者在缺合格队伍的同时,还缺乏渠道商的支持。

    某公募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今年上半年股市行情偏弱,大量资金选择撤资。此前有很多做LP的基金子公司前期发展行情可观,但目前看来,似乎都在还债。另外,基金子公司不同于公募基金,前者在缺合格队伍的同时,还缺乏渠道商的支持。

    子公司何去何从?

    基金子公司规模的发展离不开非标业务的助推。公开信息显示,基金子公司主要以融资业务为主,包括债券融资和财产收益权融资,最终投向金融机构资产、房地产、一般工商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基础产业等。

    近期证监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计划运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加大了基金子公司投资非标资产的难度。

    根据征求意见稿第十四条规定,一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20%;同一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管理的全部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资产的20%。

    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调侃道,前不久好不容易获得母公司股东增资,紧接着监管刚好又限制了非标业务的投资比例,可能将导致公司业务量受到较大限制,还不如把这笔增资退给股东。

    另外,基金子公司规模锐减还受到市场风险事件影响。受市场震荡影响,年内已有多家大中型公募旗下子公司涉及违约,陷入投资者纠纷当中,甚至已经有部分子公司拖累母公司声誉。比如,前海开源基金子公司踩雷定增项目导致大幅亏损;德邦基金子公司被监管认为公司风险控制管理薄弱,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被采取责令改正等管理措施。

    目前基金子公司正纷纷寻求转型,无论是业务模式、人员结构还是经营理念等。业内人士也纷纷给基金子公司的转型给出了建议。

    一位资管机构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基金子公司可借用信托形式开展资管业务,但其并不是真正信托法律关系,也不具备信托独有的制度优势进行资产隔离和资产独立。不过,子公司也可以和信托进行差异化竞争做所谓的创新进行生存,其前后台成熟度、业务资源等都有待于市场进一步考验。充其量也算是一种投融资资管业务。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未来很多子公司的业务量均偏小,也将导致其规模继续缩水。由于部分母公司与子公司在具体业务方面联系不多,部分陷入风险纠纷的子公司,也可能并不会影响到母公司业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