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原油期货 > 海参受灾高温“化水”养殖业“亡羊补牢”转型在即
  • 海参受灾高温“化水”养殖业“亡羊补牢”转型在即

    时间:2018-12-08 17:49:21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 李 勇“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今年夏季肆虐的高温就给辽宁的海参养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7月末8月初的十余天里,辽宁多地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窜升到37℃以上,局地达到40℃。持续的高温造成辽宁圈养海参出现大面积化皮死亡现象,养殖户损失惨重。

    辽参在我国海参市场中一直占据着绝对大的比重,辽参产区的受灾减产,也让海参的市场价格应声而涨。全国农产品(000061,股吧)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年8月13日至8月19日区间,海参价格以18.68%的单周涨幅跻身农产品价格涨幅榜第四名。价格也从受灾前的平均120元/公斤-130元/公斤上涨到154.29元/公斤。

    数据显示,12月5日,海参的大宗批发价格在180元/公斤-200元/公斤左右,其中威海水产品市场的海参价格最高达到300元/公斤,海参价格还有继续走高的趋势。

    有海水增养殖专业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特定的地理环境,除了成就辽参的优秀品质,也决定了辽参生长周期更长一些。从参苗投海到最后成熟收获,基本需要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因此,海参市场的彻底恢复,至少还需两年。

    《证券日报》记者在采访中留意到,今夏的这场海参高温灾情,相邻相近海域,有些个体养殖户的参池近乎颗粒无收,而有些大型规范化养殖企业参池却影响有限,底播部分,则基本未受影响。A股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股吧)曾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根据天气变化采取措施,减少高温不利影响,公司的海洋牧场增养殖产品未现异常。

    上述专业人士还透露,很多人养了十几年的海参一直相安无事,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今年的灾情,再一次提醒要重视海水增养殖产业蕴含的较高风险。而同一片海,有的受灾,有的幸免,也暴露出行业中的部分从业者在技术管理和风险防控上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

    记者了解到,在灾情出现后,当地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加强了业务指导,并深入进行调研、总结。许多生产企业也在积极行动,有的把专业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为企业生产经营把脉;有的加大了在养殖设备、养殖技术上的投入和改造;有的则在苗种上下功夫,选育了一些耐高温、抵抗力强的特色苗种。该专业人士还表示,“海水增养殖产业需要好的规划,好的海域,好的苗种,好的技术,好的管理,好的风控,是有着较高技术含量和管理要求的产业。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还犹未晚,海水增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当时。”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