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越来越广
  • 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越来越广

    时间:2018-12-07 00:00:00  来源:  作者:

    改革开放40年来,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越来越宽。2017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31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对外资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体现了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展历程。同时,外资的进入也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注入了活力。

    开放领域渐次放宽

    "中国利用外资的变化是最能体现中国改革开放渐进式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开放层次和区域布局是渐进式的,利用外资是以较为初级的"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形式起步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

    1979年,中国第一部关于外资的法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出台,外商投资有了法律保障;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拉开了中国内地引进外资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外商投资更加法治化、便利化。

    李俊介绍称,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强调引进外资企业的重要性。此后,中国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开放:在专业服务领域,引入了毕马威、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在零售、分销领域,家乐福等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在装备制造领域,汽车等对百姓生活起到重要影响的行业内外资企业大量出现。

    从1993年起,中国连续数年成为引进外资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从1995年开始,当时的国家计委开始编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指导走向常规化。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李俊表示,此时中国对外资开放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更加全面地融入了世界经济。中国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按照WTO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营造了更宽松和便利的投资环境,中国利用外资开始新一轮快速增长。

    李俊分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吸引外资工作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在一些外商投资相对活跃的特殊区域开展试点,并加大西部地区、内陆地区、沿边地区开放的力度,全面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与此同时,政策环境更加完善,以深入推进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2018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对外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涉及金融、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专业服务、制造、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农业等领域。其中,服务业开放是重点,体现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姿态。

    相互合作互利共赢

    "过去40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开放程度比较高的领域,从短期来看,虽然国内一些产业会受到暂时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是有利于国内民族产业发展的。"李俊说。

    李俊举例说,比如在专业服务、会计师事务所等领域,当时中国很多高端的会计服务、审计服务、咨询服务都被外资所"垄断"。但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竞争中学习成长了起来,甚至有一些已经开始"走出去",网络遍布全球,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竞争。零售业也如此,家乐福等连锁超市一进入中国几乎占领大部分中国市场,但现在中国本土的超市、大卖场已经迅速崛起。

    李俊认为,外资的进入可能在短期对国内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形成一定压力,但有压力、有冲击才会形成自主创新、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紧迫感。如果中国不开放,不引进外资企业与之形成竞争,企业享受着国内的垄断性市场,就没有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也认为,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虽然当初外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产品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冲击,但最终没有打败本土产品,反而使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开放带来了进步。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李俊说,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相信中国对外资开放的领域越来越宽,未来的中国会更加开放,外资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把其最新的项目、最新的技术、最新的产业带到中国,而中国能够为其提供更便利、更公平、更自由的营商环境,实现互利共赢。

    转自:国际商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