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结构性存款量价齐升热度能否持续存疑
  • 结构性存款量价齐升热度能否持续存疑

    时间:2019-03-14 00:00:00  来源:  作者:

    在保本理财逐渐被压缩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越来越受到保守型投资者的青睐。

    根据央行关于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月,中资全国性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为109812.17亿元,较2018年12月增加了13645.76亿元,环比增长14.19%,同比2018年1月增长37.67%。据悉,这也是继2018年8月和9月结构性存款突破10万亿元规模后,第三次规模上1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结构性存款为什么能屡创新高?这股热度能持续吗?

    银行揽储“利器”

    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就是“存款+期权”,是指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存款,另一部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投资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信用等标的物挂钩的金融产品。该产品适合于对收益要求较高,对外汇汇率及利率走势有一定认识,并有能力承担一定风险的客户。

    结构性存款的历史不算太长,国内是从2004年初开始出现的,当时主推的是小额外汇结构性存款。自从去年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继落地后,结构性存款就被认为是保本型理财产品的最佳替代品,也因此被各大银行视做揽储的重要工具。根据2018年7月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新规的具体要求,结构性存款完全纳入商业银行的表内业务核算,同时按照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保费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应按规定计提资本和拨备。

    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份,54家中资银行共发行结构性存款614款,较上个月增加了158款,环比增幅为34.65%,发行量创出新高。从收益率上看,以上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18%,较上个月上升了0.1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0%,较上个月上升了0.14个百分点。无论是从规模还是数量来看,1月份结构性存款增长都非常显著,增幅创近一年最高水平。

    多位专家认为,结构性存款规模快速增长主要受资管新规的影响。自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之后,银行逐步暂停保本理财的发行,转而通过结构性存款替代保本理财开展揽储的竞争,这也导致进入2018年以后,结构性存款异军突起,规模同比增速达到40%以上,尤其是中小银行在结构性存款上的持续发力,是助推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普益标准研究员涂敏表示,资管新规之后,结构性存款逐渐成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受到投资者喜爱,也成为银行揽储的重要手段。但也有分析指出,春节过后,随着现金回流至银行体系,流动性趋于宽松,银行揽储旺季效应减弱,2月份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和收益率都存在回落的可能。

    上市公司青睐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40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买入结构性存款的公告,总共超过1100多款产品,合计总金额近920亿元。

    从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类型看,主要有固定收益型、保本与收益区间挂钩型(主要挂钩LIBOR利率)、汇率收益区间挂钩型等。挂钩汇率、利率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风险和收益较高,适合激进型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委托期限看,最短的为7天,最长的近一年,三个月期限的占比最高。预期收益率一般在2%至4.5%之间,最高的达6%。从购买金额看,有的拿出二三百万元小试身手,有的出资四五亿元开源增收,也有上市公司财大气粗,投入几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理财。

    有分析指出,购买结构性存款是许多上市公司处理闲置资金的好方式。由于单位客户是银行结构性存款的中坚性力量,作为企业客户核心的上市公司对此也态度积极。

    例如,洛阳钼业认为,在日常营运资金出现短期闲置时,通过购买短期结构性存款获取可靠、较高的资金收益,从而降低公司财务费用,公司账户资金以保障经营性收支为前提,结构性存款资金占用周期短,不会影响公司日常资金周转及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从去年年底到2月中旬,洛阳钼业就已购买了17款结构性理财产品,合计64.2亿元,其中,三个月以上结构性存款45.6亿元。同样购买了结构性存款的公司还有浦东建设、张江高科等。

    增长空间有限

    尽管结构性存款看上去很火热,但能否持续受到市场青睐,却仍存在疑问。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在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类似2018年年中大力推介结构性存款的情形已难见到,理财经理在向投资者介绍产品时,更多是推荐净值型理财产品。某股份制银行宣传单显示,该行5万元起售、1年期的结构性存款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6个月期限的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97%,均低于同期限的净值型理财产品。

    有分析指出,随着未来对结构性存款监管的进一步明确,许多中小银行不具备衍生品交易资质,因而无法开展这一业务,预计未来结构性存款的规模难出现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认为,结构性款是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背景下的过渡产品,未来可能被大额存单逐步替代。中信证券固收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深化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将是过渡性产品。

    结构性存款在未来发展会被个人大额存单逐步替代,但短期内并不显著。目前来看,大额存单门槛在20万元以上,其收益比同时期定期存款上浮30%左右,吸引资金能力落后于结构性存款的水平。但相比于结构性存款的复杂结构,大额存单在标准化和简单化程度上更受到银行欢迎,资金锁定时间可以更长,带有质押或者可转让性质会适合大流动性投资者。(记者 陶娅洁)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