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房产新闻 > 老城街区建设要有可辨识性
  • 老城街区建设要有可辨识性

    时间:2019-01-18 00:00:00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赵莹莹
    原标题:老城街区建设要有可辨识性

    “新街口,一有历史,二有特点,怎么就没能像西单大街那样,也成为一条商业金街?”在西城团的小组审议会上,市人大代表江小艾的一句话,打开了代表们的话匣子,成为一场持续三十多分钟的讨论。编制老城整体保护规划、打造文创街区,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代表们建议,老城的街区建设要规划先行,在设计中体现文化的可辨识性。

    新街口“音乐街”少了点人气

    “从西单到新街口,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大街之一了,可许多人逛街只逛到西单大街,便不再往北走了。”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副院长,江小艾对新街口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从新街口南大街护国寺路口到前公用路口,有一条国内闻名的乐器特色街,500多米长的道路两侧集聚着64家经营西洋、中国民族乐器和与之相关的音像商店。

    “北京要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街口所占据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可现在街区的商业比较乱,人气也严重不足。”江小艾告诉记者,特别是从西四北大街到新街口南街的一段,截至目前还有近三分之二的商店经营着机电、制冷、电子配件的批发业务,多数店面的门面破旧,店内的陈设也是杂乱无章,与南边的西单大街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建议,应该启动新街口街区的规划施治,梳理好街区产权情况,做好规划定位,慢慢把那些同街区气质不匹配的业态转移出去,让这里也能成为一条特色商业街。”

    因地制宜打造文创街区

    江小艾的一番话,立即引起了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代表的共鸣。“新街口原本是一个特别好的街区,如今被其他地方盖住了,因为老北京的特色挖掘得不够。”

    秦红岭进一步谈道,北京虽然已经编制了《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设计导则》、《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等街区层面的城市设计导则,确立了一套清晰的设计和管控框架,但却没能和设计控制结合起来。有的街区在环境综合整治后,面貌虽然提升了,却少了点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

    “就拿新街口来说,这里有名人故居,有著名的小吃,也有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基因深厚,是不是能做出一条文创街区?”秦红岭建议,不能用一套统一的设计导则来管控所有街区,否则就可能出现“千巷一面”的负面效应。适宜的做法是,对不同街区的城市设计控制采取不同的标准,因地制宜地制定每条街区的专项设计导则,特别是建设街区视觉识别系统,将有特色的内容融进去,凸显文化的可辨识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文创街区,这就是一种形式的文创。”在秦红岭看来,提升老城文化魅力必须和历史文化传承结合起来,在吸收国外成熟经验和创新的基础上,提升老城街区的文化“软实力”。

    街区设计必须得到百姓认可

    那么,像新街口这样的街区,究竟怎样才能做出一套好的、适宜的设计?参与过街区改造提升的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建筑设计院副院长焦力代表,也从设计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焦力告诉记者,要打造一套适宜的街区设计,总体看需要分几步走,先厘清街区的文脉和需求,再厘清街区的交通和服务对象,在此基础上,最终进行设计和检验。“街区设计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不同,最关键的就是精准,因为街区是为一群特定的人服务的,服务得越好,街区便越有特色。”焦力举例,北海曾有一条街区,社区居民持证养鸽子。如何让鸽子笼在街区中不显突兀?最后,设计团队做了一个类似“过街楼”的样式,“这不是设计师想出来的,而是需求逼出来的。”

    焦力说,街区设计是不分传统和现代的,因为,百姓的需求是向前看的、有特点的,满足了百姓的需求,自然就现代了,但同时也传统了,两者相辅相成。相反的,如果设计师不介入前期的调查去了解百姓需求,一上来就设计,最终可能“水土不服”。街区设计必须得到百姓认可。本报记者 赵莹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