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 华海财险:一个中小保险公司的隳颓样本
  • 华海财险:一个中小保险公司的隳颓样本

    时间:2019-07-09 19:33:41  来源:  作者:

    撰文丨秦桑

    2014年末,山东省烟台市,顶着特色、细分的光环,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海财险”)沉浸在一片开业喜气中。彼时,股东们绝对不会想到,未来的日子里公司会闹剧缠身、走向隳颓、不能自拔。

    素描一下华海财险,在成立之初标榜以服务海洋经济为切入点,以互联网思维为先导,致力于成为一家具有海洋和互联网特色的全国性、综合性财产保险公司。

    此时,五年已快过去,特色业务尚未彰显。相反,经营的困局、高管的内讧、股东的进进出出,成为一个互相牵制的“魔鬼三角”,构成了华海财险开业至今无限循环的难题。

    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公司治理的阙如。股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股权构成和集中度决定了公司采用何种公司治理机制。

    回望华海财险的惨烈发展史,股东、管理层很难在敬畏监管、依法合规的商业逻辑中协商制衡。从矛盾的发生到问题的延宕,华海财险的治理困局都有着标本意义。表面股权分散,实际缺乏明晰权利界定,导致百病缠身,这几乎是国内很多民营资本系保险公司的通病。只有厘清股权之乱,才能化解险企的公司治理失灵。

    今年7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下发,针对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股东股权违规行为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乱象行为。文件的出炉说明“严监管”依然在按照原计划推进。

    华海财险已经在困局中挣扎五年,未来的股东、管理层能否由此实现四海晏清,仍需拭目以待。

    魔鬼三角端点一

    高管互撕、内讧、闹剧频出

    一直在风口浪尖翻滚的华海财险消停未久,日前因连接中国银保监会三项行政处罚,再次回到公众关注的视野。

    此次处罚涉及“违规销售投资型产品”、“车险业务虚列费用”、“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公司高管”。公司董事长赵小鸣等高管被处以警告、罚款,总经理姜南被撤销任职资格。

    也就是说,华海财险又又要换总经理了。

    高管轮换频繁,人才匮乏,一直是华海财险面临的困境。

    回顾前尘,彼时,开业近半年的华海财险曾有过一轮将帅齐换。2015年7月1日,赵小鸣获批成为华海财险新任董事长,此时距离第一任董事长田丰任职资格获批不到2个月。同年6月,华海财险总经理亦由筹备时的田祚强更换为姜南。对此华海财险表示,董事长、总经理人选变动属公司发展策略。

    此次姜南被撤销任职资格,谁来接替?恐是一个棘手问题。

    偏安渤海一隅的华海财险,成立至今面临着人才招聘的瓶颈。未解决该问题,此前甚至传出将总部迁到北京的想法,最终未能成行。

    不知是否病急乱投医,华海财险多次因为“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人员担任公司高管”屡屡遭到监管处罚。

    除去上述6月罚单,今年5月17日,华海财险就曾因为华海财险第二届董事会拟任董事张秀娜在未取得监管部门核准的保险公司董事任职资格情况下,参加了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一次、第二次(通讯)、第三次(通讯)会议并参与投票表决,在实际工作中履行了董事相关职责,被中国银保监会进行过行政处罚。

    除此之外,华海财险曾上演的“董秘在休年假时被罢免”的内讧,让业内人士记忆犹新。互撕你来我往,整整三个回合。内讧的主角――华海财险董事长赵小鸣和董事会秘书于晖,两人都曾任职于保监系统,并且几乎同时任职公司董事长和董事。内讧的原因,已经无所探究。此后各方斡旋,这场风波最终以于晖离开收尾。

    但是,这场闹剧让华海财险引来整个财险江湖的侧目围观。

    上述高管的种种问题,也从一个戏谑的角度描绘了华海财险公司治理之尴尬。虽然,表面看股东分散,为全民资班底,但是这也导致公司的董事会相当庞大,董事会成员多达10名。股东之间、董事之间互相掣肘、倾轧,难以在规范的商业逻辑中协商制衡。

    魔鬼三角端点二

    经营困顿、挣扎、踩红线

    高管的轮轮转转,也导致业务在困境中挣扎。此次华海财险遭到处罚就是因为“违规销售投资型产品”、“车险业务虚列费用”,皆与业务相关。

    投资型产品、车险业务虚列费用,华海财险频频踩“雷”。

    再一观华海财险当年的“先天优势”:海洋保险。《今日保》梳理历年年报发现,华海财险的海洋保险业务并不彰显。2015年和2016年两年,船舶保险均为华海财险保费收入排名第四的险种,保费收入分别为1515万元和1871万元,承保亏损分别为397万元和884万元。

    2017年和2018年,华海财险保费收入前五的险种中,已经没有了船舶保险的身影,也没有了与“海洋”相关的险种。

    原保费收入居前 5 位的险种分别是机动车辆保险、健康险、责任险、意外伤害险、企财险。这与一般财险公司经营并无差别。车险一直为之第一大险种。2015年至2018年,其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4亿元、7.7亿元、13.9亿元、18.4亿元,分别占当年保险业务收入的63.2%、64.7%、89.1%、89.8%。

    遗憾的是,马太效应显著的车险市场,华海车险业务一直处于亏损中。2015年至2018年共4个完整经营年里,华海财险车险分别亏损1.29亿元、1.96亿元、0.65亿元、1.52亿元,四年累计亏损5.42亿元。

    2018年,华海财险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1516万元。同年,其五大险种一片绿,承保全部亏损,合计2.8亿元。

    今年一季度,再次亏损4028万元。

    作为一家中小险企,华海财险在业务也曾多次试图借助互联网业务来进行超车,但屡踩监管红线。

    “酒友保”、加班险、亚健康险、出差险等一系列互联网保险产品,备受业界质疑,被认为营销噱头。

    “积小病成大疾疾”,因报送的多款产品存在保险责任表述不清晰、不符合保险原理、违背公序良俗及险种分类错误等问题,2018年5月9日,华海财险被银保监会下发监管函,要求自监管函下发之日起六个月内禁止备案新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目前,新产品备案虽已解禁,也折射出华海财险的业务突围无力。此次,暂停商业车险新业务3个月更是雪上加霜。

    魔鬼三角端点三

    股权变更、转让、入迷局

    高管的风波、业务的困境,都是表象,究其根源还是股权的混乱。

    今年5月底,华海财险又又又又又换股东了。这已经是展业四年多的华海财险,第五次更换股东。

    这一次转让被媒体戏称为走了“卖煤的”,来了一个“卖房的”。

    七台河市鹿山优质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鹿山优质煤”)拟将手中的华海财险10%股权,转让给河南新东方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东方置业”)。公告显示,鹿山优质煤,主营业务为原煤开采和煤炭批发经营。而新东方置业,主营业务为房地产开发。

    这次股东变更后,华海财险股东仍为11家。

    那曲瑞昌煤炭运销有限公司(下称“那曲瑞昌”)仍为第一大股东,持有1.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

    河南新东方置业将与烟台诚泰投资有限公司、龙口嘉元东盛热电有限公司、新泰市宏泰煤炭有限公司、青岛益佳海业贸易有限公司、山东祥光集团有限公司、莒南天马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样,持有华海财险10%的股份,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汇龙森国际企业孵化(北京)有限公司、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滨化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华海财险5%股份。

    上述变更股东事项仍待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后,方能生效。新东方置业能否顺利入股,目前尚不得而知。

    企查查信息显示,新股东新东方置业却有着行政处罚、法律诉讼等多项经营上的瑕疵。

    按照最新版《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保险公司股东要具备“诚信记录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失信行为记录;合规状况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而新东方置业曾在2016年、2017年收到来自工商局与信用中国的处罚函,罚款数额分别为1.1万元和3000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鹿山优质煤第一次转让股权。有媒体披露,早在2017年,鹿山优质煤欲将所持股份全数转让给北京星联芒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星联芒果”),未果,原因不详。

    此次,《今日保》穿透股权发现,新东方置业为河南星联置地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而河南星联置地的控股股东即为前述受让的星联芒果,持股比例为80.86%。也就是说,华海财险的新股东变成了星联芒果的孙公司。

    为何不直接入主,而是“迂回”持股?值得玩味。

    2018年4月10日起实施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投资人为境内有限合伙企业的,应当具备“层级简单,结构清晰”。

    此外,新东方置业的注册资本仅为5000万元,此次入股注册资本高达12亿元的华海财险,难免有“小马拉大车”之嫌,或引发监管担心后续增资能力缺乏等问题。

    这一幕似曾相识,镜头追溯到上一次股权变更。

    2018年2月,原保监会公告称,经调查核实,华海财险原股东青岛神州万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万向文化”,持股5%)、青岛乐保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乐保互联”,持股10%)在2016年增资申请中隐瞒关联关系、提供虚假材料,故下发《撤销行政许可决定书》,并要求华海财险在3个月内抓紧引入合规股东。

    2个月后,即去年4月,华海财险披露变更注册资本信息称,公司临时股东大会同意郑州中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瑞实业”)以自有资金按照每股1元的价格向华海财险增资1.8亿股股份。华海财险在完成增资的同时,注销万向文化和乐保互联所持全部股份的工商登记,届时中瑞实业将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15%。

    令人诧异的是,1个多月后,华海财险再次发布公告称,增资方已由中瑞实业变成了那曲瑞昌。那曲瑞昌为中瑞实业旗下A股上市公司瑞茂通(600180)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瑞茂通,600180.SH)所有。也就是说,华海财险的新股东变成了中瑞实业的孙公司。

    随着后续增资的完成,那曲瑞昌也一举成为华海财险第一大股东,占股15%。

    但是,彼时有媒体披露,那曲瑞昌属于“一人有限责任有限公司”,法人与监事均为一人,近3年曾受到当地政府的行政处罚;与被撤换的中瑞实业之间嵌套关系更是高达7层,且与被查处的神州万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面对几年轮番上演的股权转让史,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华海的股权一直是扑朔迷离的“罗生门”。

    今年4月27日,“一行两会”印发《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遵循穿透原则要求,将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作为自身的关联方进行管理。严禁开展不当关联交易,不得通过多层嵌套等手段隐匿关联交易和资金真实去向。

    7月初,银保监会再次针对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股东股权违规行为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乱象行为。

    华海的股权迷局,亟待监管的拨云见日。

    后记

    股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

    昔日,牌照之路广开,各路资本纷至沓来。保险主体猛增,一些“先天不足”保险公司纷纷出世,此后的经营中更是表现出种种“后天失调”的症状,譬如股权迷局、关联交易、股东纷争等等。

    随着“项氏落马”,规范的公司治理成为防范风险的治本之策,强化对股东资质和股权结构的监管更成为个中要义。2017年4月,原保监会出台《保险公司章程指引》等文件,对险企运作主要风险点做出规定。次年4月,新修订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正式执行,明确了对保险公司股东准入、股权结构、资本真实性、穿透监管等方面的规范。

    今年7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再次下发《通知》,针对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股东股权违规行为以及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乱象行为。

    多箭继发,这说明“严监管”依然在按照原计划推进,政策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根据2019年保险公司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工作要点,此次保险公司主要排查五类股权问题和三类关联交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