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娱乐资讯 > 娱乐评论 >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时间:2017-07-03 09:58:31  来源:  作者: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论如何文艺地抗日,《明月几时有》把“文艺”和“抗日”两个关键词占全了。这部片名取材于中国古诗词的影片里,处处渗透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片中,霍建华饰演的锦荣与日军将领把酒吟诗时,还融进曹植的“七步诗”典故。

    同时,游击队帮助茅盾、夏衍、梁漱溟从香港撤离的线索,也与历史汇合交织,杂糅了历史感。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然而,《明月几时有》对于历史、抗战的呈现,甚至感情的处理都是碎片化的,寡淡式的。或许由于许鞍华将这种抗战生活里的冲突呈现得过于“日常”,不足以引起观众观影时对抗战剧固有的“热血感”。不过,也由于香港与内地对战争的记忆本身便有较大差异,表达出来的便也是两种样子。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影片最大的特点在于“稳”,不仅体现在第一点所说的个人风格,也表现为一种抛却“战乱大场面”,致力于细腻特写的处理。但如此稳当的缺点便是主线不突出,节奏略散漫,叙事于平淡之中总有种“欲语还休”的不完整感。这样的“留白”,在冲击的边缘徘徊,却无法真正走进人物内心。站在“隔岸观火”的位置,直至热血沸腾冷却,再以一种不合适的节奏缓缓抒出。

    《明月几时有》:一座城市的抗日记忆,酿成三杯两盏淡酒

    自《黄金时代》起,许鞍华便走向一条碎片化表达与模糊化处理的道路。片中的历史人物没有丰满圆润的性格与血肉兼具的存在感,以往的历史剧常常会努力营造共鸣感,而许鞍华的近期作品却一直向间离感靠拢。

    不过,这部“非常许鞍华”的影片,还是在抗日电影的另类诠释与文艺表达上,进行了她新的设计与探索。

    【文/邓雅萌】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艺独舌】的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艺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评论,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须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及作者。(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影艺独舌】

    由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有新闻追新闻,没新闻评电影。坚持大众化路线,趣味化表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