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共享单车三大迷局:人没了,车没了,钱没了!
  • 共享单车三大迷局:人没了,车没了,钱没了!

    时间:2017-11-27  来源:智东西  作者:

    车辆去向之谜

    在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的过程中,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开始沦为这场商业战争留给社会的弃儿。那么它们究竟到哪儿去了,最终会被如何处理?

    此前倒闭的悟空单车、3V bike由于体量较小,“倒了就倒了”,车辆要么被偷、要么主动送人。但对于酷骑与小蓝来说,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辆单车,价值数亿元,是其重要的资产,也是投资人的真金白银,不可能拿去做慈善。

    然而事实证明,酷骑与小蓝单车无法退还单车加之运维团队已经解体,使得人性之恶在利益受损的用户中悄悄滋长。

    在北京,道路上零零星星还能看到小蓝单车,但管理团队的解散使得其进入了无人运维、不可使用的状态。

    微信图片_20171127105335

    无人管理的单车成为了无主之财。为了挽回押金上的损失,已经有用户选择将小蓝单车搬回家抵债。有一部分用户发帖称,已经搬了一辆小蓝单车回家,作为其押金的抵扣;更有用户已经对小蓝单车的锁具进行了暴力拆卸,将其作为了私人车辆。

    微信图片_20171127105339

    放在此前,这当然是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但现在,用户被拖欠押金在先,扣车也是情有可原的无奈之举。

    但民商法学者杨林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用户的这一止损行为其实含有法律风险。由于目前酷骑、小蓝单车的经营主体尚存续,其名下的共享单车仍然拥有产权,用户搬走其单车或将侵犯两家公司的财产所有权。并且,由于单车成本(超过 300 元)明显高于押金数额( 199 元),所以用户搬车的性质容易定性为财产侵占而不是止损行为。

    不过就目前来看,执法者无论是对酷骑、小蓝的拖欠押金行为,还是对用户的私占单车行为,都还没有采取进一步的约束行动。如若没有被收购,小蓝与酷骑将大概率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作为公司主要资产的单车将会被拍卖用于偿还债务。而缴纳押金的用户并不属于债权人,一旦走入破产程序,其偿付优先级很可能将排在最后。

    行业损失之谜

    酷骑、小蓝、小鸣,二线共享单车企业齐刷刷倒了一片,留下的除了一地狼藉的单车,还有被锁在这些单车中的投资,以及用户的押金。

    酷骑声称由于有金融公司输血,所以此前并未向外部资金寻求帮助,在经营过程中,其总共投入了 9 亿元;而小蓝单车则有一笔 4 亿元的融资;小鸣单车的融资加起来也有数亿元。目前这些逐步宣告离场的共享单车项目累计吸纳的资本也已接近 20 亿。

    结合单台车的成本与投放量,我们可以大致估算出这些二线玩家在单车上投入了多少。自行车行业内人士告诉车东西,共享单车企业在宣传其单车成本时进行夸大是普遍现象,其实际成本通常至少会在对外宣称的价格上“腰斩”,最终落在300- 700 区间。

    例如小蓝单车,早前其联合创始人陈怀远宣称,一辆单车成本是 1000 多一点,而实际情况则会是 500 左右。

    不过小蓝在单车成本说法上还算比较统一,酷骑则没个准。其CEO高唯伟在接受采访时前后称其单车成本为 700 元, 400 元,而新华社文章指出的价格,则是 650 元。根据酷骑单车的产品情况来看, 400 元成本更符合实际。

    微信图片_20171127105346

    相较小蓝,酷骑单车明显廉价许多

    微信图片_20171127105350

    李刚宣称小蓝单车投放了 60 万台单车,高唯伟则称酷骑投放了 140 万台,乘以价格,两者在单车硬件上投入的成本分别为约 3 亿元和5. 6 亿元。

    如果上述车辆规模数据靠谱,这些项目则在车辆投放上散尽近 10 亿元。而这些金额并不完全来自于投资,其中相当部分是仍然欠于供应商的货款。

    加之高昂的运维成本、各色的宣传活动,小蓝单车即使在挪用用户押金的情况下,仍然欠供应商 2 亿货款;酷骑单车这边,同样也欠有 2 亿货款。

    作为受伤的另一方,用户则损失了押金。就在昨天,扬子晚报头条刊载新华社的消息称,根据芝麻信用提供的数据,用户押金损失已经超过 10 亿元。虽然金额计算的详细信息没有公布,但也说明了共享单车押金问题严重程度已经远超人们预期。

    微信图片_20171127105355

    如果这些钱没有退回给用户,那就将是用于填补供货商的窟窿。

    正是因为这样的现象,昨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也回应称,“交通部对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及押金难退问题高度重视,密切关注跟踪有关情况,指导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妥善应对处置,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出现相关风险”。然而这些钱早就化作停在路边吃灰的停运单车,已经用户免费骑行时的春风得意,还有那些表面光鲜的公关活动。

    这笔资金究竟能否回到用户手中,目前仍没有答案。

    共享单车倒闭潮已淹到ofo脚跟

    在新一轮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中,曾经自称第三的酷骑、小蓝相继停止运营,超过 200 万辆单车沦为僵尸车,过 10 亿资金打了水漂。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他们,绑架了种种资源以及用户的押金,最终留下一个个待解的迷局。

    加之小鸣单车,共享单车行业二线以下阵营,已有 6 家宣告死亡,一时间哀鸿遍野。

    就在今日,作为行业双寡头之一的ofo,也被传内部管理层出现问题,滴滴系高管集体休假。提携ofo的重要投资人朱啸虎,则在急吼吼地喊着行业两强需要合并。朱啸虎连续嚷着要“求和”,滴滴派驻高管的集体休假,是不是资本离场的征兆?创始人戴维是否还能掌控全局?这些问题都暴露出看似稳定的共享单车头部两强,ofo已先显出危机。

    烧钱烧出一片天的共享单车,已有近半年没有传出重大融资消息。寒冬将至,资本不再狂热的共享单车,已经先行冻结一批。摩拜与ofo两强,是抱团取暖,还是凭借自身的厚实耗竭对方?无需太久,答案就会揭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