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手机消费观: 大学毕业半年后是否应该用一个月的收入买iPhone?
  • 手机消费观: 大学毕业半年后是否应该用一个月的收入买iPhone?

    时间:2017-06-17  来源:  作者:

    等我工作了(有钱了),我一定换一台iPhone!

    尽管公知和极客们反复说教,和我一样,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换一部iPhone。

    在用上iPhone的那一瞬间,似乎有一种人生都得到升华的感觉,偶尔还不忘对挤地铁和电梯的安卓er们投去怜悯的目光——加油,我看好你们!

    iPhone好用,即便创新乏力,你不容否认每一代iPhone新机都是同年综合实力排名数一数二的手机。实际上,iPhone不贵,相比于奢侈品,相比于一线城市的房价,相比于需要频繁更换的安卓手机,iPhone的单价、涨幅和耐用度都堪称良心。可是,对于入职半年的大学生而言,一个月的收入应该用来买什么样的手机呢?

    数据:美国大学生月收入可买6部iPhone,你呢?

    这个问题需要理性分析一下。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北京麦可思研究院每年都会发布《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近日该研究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6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网络应用和开发相关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超过5600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次我们不和人比,和“机”比——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几个问题:

    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内月工资无法购买一部苹果新机-最低配置的iPhone 7,当然,三星、索尼、HTC、华为的旗舰机型也都买不起;

    美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内月工资,可以购买5-7部国际大品牌的旗舰机型(这里边也有定价和汇率的问题,但这不是重点);

    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半年内月工资,对于购买高端旗舰机型也不会构成任何问题。

    尽管疏油层和核心部件混用、尽管采用次旗舰处理器、尽管存在外观借鉴问题,紧邻中国大学生就业半年内平均工资水平的那几款机型也会畅销。

    以后不要老是责备某些厂商搞抢购了,因为能买得起的潜在客户实在是太多了。

    让我们再把伤害值扩大一些:

    以iPhone的价格为参照,

    相比于美国大学生收入,最适合入职半年的中国大学的应该是卡位与红米Note 4X类似的机型;

    相比于日本大学生收入,最适合入职半年的中国大学的应该是卡位与锤子U2 PRO类似的机型。

    看完这个表格后,把自己的手机售价放进去看看,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不要窃喜,你的价值竟然需要一部手机来体现;

    不要自卑,你不需要一部手机来表达你所拥有的价值。

    如果你有的话。

    真相:小米坚持性价比和国产手机集体涨价的背后

    基于上面这个表格,有许多以前想不明白的手机圈的问题,一下子都能解释清楚:

    为什么小米明明要冲击高端市场,但是始终都要保持千元机和百元机的市场占有量?相对于,高端市场而言,这才是中国最成熟的市场,是大多数人都能负担得起的智能手机消费区间。当许多高配低价和打肿脸充胖子的高端商务旗舰机海量出现时,就越发凸显这个因抢购而被黑的品牌,似乎多了些可爱。如果小米放弃这块市场,也就意味着大量二三四线甚至山寨品牌会卷土重来、迅速填充。雷军所言,坚持性价比,用低价格让大多数享受到科技带来的进步,有着深刻的社会需求。

    为什么“高价低配”的机型违背基本的用户体验,仍然能够获得世界领先的出货量?(你们懂我再说谁!)首先,那些高价低配的售价,仅仅是对于配置而言,如果没有小米、一加、锤子和ZUK等厂商对比,许多人对于高价的定义是模糊的,从列表里看出,实际上,人家起售的高价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是完全能够hold住;其次,这些人会用流畅、不卡顿、通话质量好、充电快、拍照效果好等词汇来形容旗舰机,也就意味着他们对配置也没过分的追求;再加上,“精仿”级别的外观和现货,卖得好是一定,毕竟智商税都是主动送上门的。

    为什么中国智能手机厂商的在集体涨价这个问题上不掉保持高度一致?这里我们首先可以排除的是消费升级,在经济大背景没有根本提升的情况下,以购买力为基础的消费升级,还没有上升到品牌升级的阶段;另一个可以排除的是国产品牌溢价能力增强,无论是技术创新、品牌认可度和售后服务等,没有任何一家厂商的实力能支撑其高溢价,我教给大家一个辨识溢价的好方法——把其他厂商能够做到的部分剔除,剩下的体验就是支撑你溢价的根本所在。iPhone的推送系统、PCI-E端口带来的图片读取速度与Mac的系统的联动这几个非显著的体验,是你多花几百块钱可以买到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让大家选择了集体涨价呢?第一,大量参赛选手出局,已经到了收割阶段,再不赚一波,可能就没得赚了,毕竟中国厂商近乎成本价的售卖方式毕竟还是良心的;第二,市场前景不好时,渠道商就会集体反扑,在他们的概念里没有产品,只有货物,渠道计算的永远是眼前的利润。谁能够给渠道分成多,谁就能获得较大的出货量。所以,不要以为国产手机涨价是什么好事儿,苹果也是会帮消费者分析“什么值得买”。

    抉择:大学毕业生究竟该买什么手机?

    消费,有时不仅仅是购买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生活追求的体现。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我们身边许多人可以容忍别人比自己收入高,但却无法被人说一句“没品位”。本质上,这不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心理状态,而是一种攀比的消费心理。

    当你用价格衡量消费体验时,你就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基础——你能够买到的体验,才是你能享受到的最好的体验。

    在美国,入职半年的大学生平均月收入可以购买6部iPhone,也就意味着社会上有更多的人也能买得到。即便如此,北美市场上,iOS和安卓的市场占有率基本上是1:1,iOS略有优势。

    因此,你需要衡量的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你对产品体验的需求程度。

    我们没有必要等比去按照自己的收入,去寻找六分之一售价的手机,我们不是鼓励大家都去买低端机,对于低端机而言,只要价格,没有体验。而是挑选一款能够满足机实际需求的手机,它毕竟是一个工具,你需要三星的s-pen,那你就大胆去买Note系列;你对通知消息有高度需求,那就买iPhone,他不会让你错过重要的商务信息;你需要柔光双摄、充电五分钟通话几小时,就大胆去购买OV的产品;你喜欢搞机就去买刷机小王子和谷歌亲儿子们。

    记住,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价值,而不是通过一两款手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你会因此,失去更多。

    多年前,冯小刚在《大腕》中不无调侃借由演员的表演讽刺一种消费观:

    当时,我只当这是疯人疯话,或是文人的戏谑。

    现在才慢慢发现,这么多年过去了,

    这个世界,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进步,

    在出卖灵魂与良心方面,

    有的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