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董明珠的关键时刻
  • 董明珠的关键时刻

    时间:2018-02-26  来源:华商韬略  作者:

    来源丨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作者丨孔令娟

    米色披肩、黄绿长裙,搭上浅灰的礼帽,优雅亲切地和鲁豫手拉着手,在海边漫步闲聊。

    如果丈夫没有去世,如果不需要独自抚养儿子,董明珠也许可以这样温婉地过一辈子。

    但是生活没有给她这样的机会。

    28 年前,董明珠辞职下海来到格力。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商界,她放下温柔,变得强悍,身上逐渐有了营销女王、话题女王、霸道女总裁的标签,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已过花甲之年,时运却再次让她撞到了南墙上。

    2016 年 10 月 28 日,星期五,多云。

    董明珠一入会场就有不祥的预感。

    没有人鼓掌欢迎她,这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预感很快得到证实,股东大会低票通过了格力收购珠海银隆议案,但关于她和部分员工持股计划配套募资等 15 项议案被否决。

    当时,万宝大战愈演愈烈,股权同样分散的绩优股格力电器也早已被盯上,前海人寿已是第六大股东,安邦也曾露面,甚至美的也跑来凑过热闹。

    这让董明珠惴惴不安,于是,她没有使用充沛的现金直接收购银隆,而是选择定增募资,以在收购银隆的同时一箭双雕,加强管理层对格力的控制。

    按照计划,董明珠将个人出资9. 37 亿元参与格力的定增,如果完成,将让她从第十股东上升为第四大股东。

    后来的事实证明董明珠的担忧是先见之明,但在当时,中小股东对银隆 130 亿的高估值疑虑重重,然后还被告知要折价摊薄股份,自然不乐意,因此第一次对她说了“不”。

    关键时刻掉链子,董明珠当场就没忍住怒火: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 5 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她先是疾言厉色,后又动之以情,“格力从 1 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是靠我们的心。”

    “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

    她指责中小股东不懂感恩,“给得越多话越多”,但也流露出自己的无可奈何和辛酸。

    这两年,她过得太不容易了。

    通过亲自代言,股份只占0.74%的董明珠把自己和格力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但这也意味着格力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引起对她本人的质疑和争论。

    而从 2015 年起,这种争议就没有断过。

    2015 年,空调市场失速下滑,库存爆仓的格力不得已下调价格,最终营收大跌 400 多亿,回到千亿以下。外界开始质疑董明珠的经营能力,称她错误地挑起价格战, 2018 做到 2000 亿的目标也是“天方夜谭”。

    其实,这一年,格力虽然收入大跌,但市场份额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接近50%,净利润率也由6%升至12.55%,所以他们依然保持了 90 亿的分红金额。

    所以董小姐对股东说“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是有底气的。

    但格力80%以上的营收都靠空调,也就在这一年,多元化的美的开始大幅领先“鸡蛋都在一个篮子里”的格力。

    此前,董明珠也在努力奔向多元化,从 2012 年接任朱江洪成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开始,她就在试图改变格力单一的“空调结构”,但努力没有得到期待的回报。

    董明珠最先布局的是智能制造和小家电。前者因为坚持自主研发,一时难见成效;后者则始终未成气候,对格力营收的贡献就从来没超过2%。

    最令心高气傲的董小姐受挫的是手机,它收到的戏谑比销量还多,发给员工和抵作货款的比卖的还多。

    目前,格力手机已经出了三代,从贴牌生产变成了自主生产,但不变的是高价低配,并且卖不上量。一代手机的开机画面还是董明珠本人,被网友调侃为“向老干妈学习”。

    堪称凄惨的业绩背后,董明珠对手机的大声吆喝,更让她屡屡招黑。

    “世界上最好的手机”“要卖出 5000 万部”“买了格力手机就不会放手”……这些用力过猛的表述,不仅未能转移消费者的选择,还让其本身的人设崩塌。

    直到现在,董明珠还在力捧格力手机:“(手机)与格力家电互联互通。不是说小米不好,我有的你们都没有,卖得过我吗?”

    但现实是骨感的,格力商城显示,其二三代手机总计卖出约 4 万部,而小米手机 2017 年的销量已经突破一亿。

    美的和海尔也在做手机,但他们没有像格力一样自己捣鼓,美的先后与小米、华为合作,海尔与魅族合作。虽然同样是未见实效,但人家没指望用手机增长业绩。

    由此可以理解,董明珠为什么在前文的股东大会上如此气急败坏,除了要阻止“野蛮人”入侵,她还想借收购银隆扳回一城,而中小股东太不懂她,也没给她期待的同舟共济的支持。

    相比之下,格力的两大竞争对手在 2016 年都有大动作:海尔以55. 8 亿美元收购GEA,这是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美的则接连完成三笔跨国并购,收购德国库卡更被称作经典之笔。

    除了中小股东的不理解,就连已经退休多年的老领导朱江洪也批评她:“如果我继续运行格力,不允许格力做手机、汽车。”

    他在自传中以春兰的失败为例:当年格力还是一棵小树时,中国空调业的霸主是春兰。但春兰好大喜功折腾多元化,先后涉足电视机、冰箱、摩托车、汽车等业务,最后的结果是,主业丢了,副业也没搞好。

    言语中透着对董明珠的警告。

    2016 年,董明珠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10 月 18 日,珠海国资委以上市公司和所属集团的董事长不能兼任为由,免去了董明珠的格力集团董事长的职务。这意味着,她失去了第一大股东的话语权。

    收购银隆搁浅后的“野蛮人”敲门,虽然被监管层及时制止,董明珠估计也吓出了几身冷汗,不然不至于高喊“谁破坏中国制造,谁会成为罪人”。

    这一年年底,董明珠感叹朋友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人少。

    总有人,撞到南墙也不会回头,要么毁墙而行,要么守墙而亡。

    董明珠就是这样的人,“当你决定正确的时候,即使别人不理解你,也要坚守下去。你应该敢于用结果告诉他,你的决定是正确的。”

    一直坚信自己不会犯错的董明珠自然要坚守下去。当被问到是否放弃银隆时,她回答:“决不。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清洁能源是利国利民的事情。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正是需要支持的时候。”

    她要放手一搏,赌黎明。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董明珠押上全部身家并举债,还再拉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人,以私人投资方式入股银隆,并一路增资,成为银隆的第二大股东。

    也许是她的执着感染了中小股东们,去年初的股东大会上,以98.7%的高票通过了格力与银隆的 200 亿优先互采协议。

    格力的智能家居链着眼的是节能,但缺少一个核心:储能。

    银隆刚好有,至少基础不错。于是董明珠设想,银隆的钛酸锂电池帮助格力打通从创能、储能到家电能源管理等整个系统,同时还可以切入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在动力电池中,特斯拉使用的三元锂电池,是日韩的主攻方向;比亚迪使用的磷酸铁锂电池,是中美的主攻方向。董明珠则赌了最冷门的钛酸锂电池,因为它的三个优势:一、使用寿命超长,具备 30 年循环使用寿命,是其他电池数倍;二、安全性能最高,不起火不爆炸;三、充电速度最快。已经运营的银隆公交车十分钟即可充好电,其他电池车则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既然是赌,还是大赌,当然就有大风险。钛酸锂最大的风险点是:能量密度最低。这意味着它至少目前还不适用于小汽车。另外,它的成本也是其他电池的两到三倍。

    董明珠清楚这两个短板,但她认为这可以改变,一旦改变,还将是改变世界的改变。

    “现在还没有哪个国家把储能完全垄断在自己手里,这就是我们创新的最好时候。”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