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区块链众生相|贪婪投机者:劝入场、快收割、牟暴利
  • 区块链众生相|贪婪投机者:劝入场、快收割、牟暴利

    时间:2018-03-20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

    新浪科技 韩大鹏 编辑 周峰

    在电影《华尔街之狼》中有这样一幕:小李子向大量客户推销着垃圾股,竟得到了高达50%的佣金,凭借这其中的巨额利润,小李子实现了原始积累和发家致富。

    而在区块链的世界中,类似的剧情正在不断上演。

    仿佛一夜间,各色区块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场收割“韭菜”的战役正在打响:形形色色的投机者快速入局,他们以小博大,虚构模式,编造谎言,试图在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有投资团队坦言,在短时间内看了上百了区块链项目,自荐者络绎不绝。这些所谓的创始人有个明显的特点:白皮书格式相对规范,但自建网站却似曾相识。

    难道,真有这么多人懂得区块链技术?

    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大多数投机者看来,链和币不分家,发币无疑是区块链行业中最快速的圈钱套路。

    新浪科技发现,很多所谓的项目背后埋藏着一条完善的“流水线”,它正逐渐浮出水面。

    于此同时,一些所谓的“学者”也混迹于各种区块链论坛之上,他们掌握着一套真假难辨的理论,通过媒体公关的伎俩,让更多韭菜进场接盘。

    今日的区块链众生相,将展现他们的故事。

    某电商平台已将ICO等敏感词屏蔽,但店主仍私下开展ICO白皮书业务

    某电商平台已将ICO等敏感词屏蔽,但店主仍私下开展ICO白皮书业务

    “包装个ICO项目,只要 4 万块”

    “多数人不懂技术,又想着发币捞钱,找我们来做项目”,晓锋是区块链虚拟货币产业链的深度参与者,在他的指导下,包装一套完整的ICO项目,最少需要 4 万元。

    晓锋说,这条产业链需要三类人:白皮书撰写者,网站搭建者以及源代码外包设计团队。

    “白皮书都是套路,没啥技术含量”,他透露,有电商专门承接这类生意,价码从 1000 元到 5000 元不等,区别在于项目逻辑的可行性。一般情况下,千元的白皮书纯粹是粘贴,有明显的硬伤,“投资人懂区块链,所以给你写的项目也要有逻辑,有商业构想,不至于被问穿”。

    项目创始团队的资质同样重要。

    目前圈内最普遍的做法是找些外国人的头像,并冠以某国外大学教授的头衔,“投资人会无据可查,很难辨别”,晓锋说道。

    实际上,他所描述的做法曾闹出过“笑话”。

    据外媒报道,美国一个名为MIROSKII的ICO项目,官网上设计师的头像选用了加拿大演员Ryan Gosling,而CEO则选用了当地房地产经纪人的头像。

    一般情况下,白皮书的制作周期为 7 天。晓锋说,根据项目类别,大概有 25 页至 50 页PPT和相关文案,“可以微调,大改另算钱”。

    这期间,会有专人负责搭建和装饰网站。他会提供十余个国外网站作为模板,并根据需求附加“钱包”、“众筹”等代码,“我们不会单独设计,只会把对方页面的主要元素搬过来”。

    有个白皮书和官网后,还需要找源代码。虽然比特币或以太坊的代码开源,但若自行更改会出现众多BUG,外包团队则有代码库,可根据项目匹配相似代码再做修改,“重要的是时间快,很多人就想趁着这股热气儿捞钱”。

    自去年 6 月起,他所经手的项目有 20 余个,其中有半数网站已停止维护。在他看来,这些投机者有着共同的特性:

    想法维持在私募阶段,想赚投资机构或炒币人的钱;

    几乎不考虑上交易所,白皮书内容多讲概念打太极;

    晓锋坦言,近一个月来,寻求该项目的投机者明显减少,“投资人也很聪明,可能都知道套路了,这碗饭难吃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