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新闻 > 慕课被点赞背后的三个关键词:挑战、创新、情怀
  • 慕课被点赞背后的三个关键词:挑战、创新、情怀

    时间:2018-04-26  来源:懂懂笔记  作者:

    最近,央视《新闻联播》、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重量级媒体对中国慕课宣传周进行了密集报道。对于长期关注国内慕课发展的笔者而言,这样的火热景象似乎是在 3 年前才出现过。

    文丨懂懂

    来源丨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

    一眨眼,曾经火爆的慕课已经由喧嚣回归理性,而不久前和前北航校长李未院士在一起交流过的两个话题,也随之浮现在笔者的脑海中。

    回首慕课十年 疆界正在被打破

    在参加某在线教育高峰论坛时,笔者曾有幸和李未院士进行了短暂交流。作为多年来一直关注慕课发展的知名学者,李院士提出了自己的两点切身感受:一是慕课的出现解决了高校优质师资资源缺乏的桎梏,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二是行业推进相关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这种公益性的教育行为,很少有企业能够始终坚持。

    的确,慕课从诞生伊始就与公益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那些名师无私的分享,加之科技企业的技术输出和传播,才有了慕课之后迅猛的发展。而这一切,都没有掺杂一丝的商业化理念。当然,在国外已经诞生 10 年,国内兴起近五年的慕课,其作用就是在公益理念中,十年树人、潜移默化,一步一步去夯实人才培养的基础。

    在被这一轮报道引发兴趣后,笔者查阅资料时看到了很多公益事例,更对近两年慕课的演进和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人民日报等主流央媒报道,从去年开始,来自云南、甘肃三所学校的上百名中小学生,开始根据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进度进行互联网学习;在偏远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 13 岁的男孩王洵通过慕课平台学习了《古文字学》、《奇异的仿生学》等课程;在远离川大 1000 多公里的云南省临沧市圈内乡斗阁中学,一群中学生通过慕课学习了四川大学王红教授的语文课程……

    五年前,慕课进入国内教育领域,一切都是空白。而通过这些天的报道,可以看到今年初教育部推出的首批 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涵盖文、理、工、农、医等所有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在“东中西部高校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案例里, 2017 年西部高校选用的慕课已达到 8600 门次,同时慕课进入了多所西部高校和基础薄弱高校……在新华社报道的这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画面。

    实际上,国内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慕课这一形式向更多群体、更广阔范围进行有效供给,正在逐渐形成良性循环。这其中,既有学习国外Coursera、Edx、Udacity等优秀平台理念带来的成果,也有国内的中国大学MOOC等平台长期以来的探索和积累。

    支撑慕课走下去的 绝非商业化

    笔者了解到,在教育部首批 490 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清单里,中国大学MOOC入选了 322 门,超过其余 11 个慕课平台入选课程数总和,占比近七成,成为拥有最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慕课平台,并且这些课程全部免费。

    这样的成绩,无疑是建立在付出大量人力物力的基础之上。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大学MOOC以及网易在这方面的很多工作,都是在公益理念下持续完成的。

    企业和相关机构的联合,资源的强强联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路子。由网易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国大学MOOC就是幕课平台的佼佼者,成立四年来,中国大学慕课已与 700 多所高校机构合作,选课人次达 4000 万,是国内参与建设高校最多、开课数量最多、选课人数最多的慕课平台。

    做慕课,没有公益理念几乎是难以坚持的,这与慕课自身的DNA以及国内教育市场现状息息相关。为何网易能坚持做慕课?丁磊很早就曾表示过,“我们做在线教育的目的不是赚钱。为什么做这个项目?因为我觉得全球的教育资源是不平等的,东方和西方,城市和农村都是不平等的。我们非常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这个渠道和手段,打破各种壁垒,让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进行教育。”

    不仅仅是慕课,从网易公开课、有道精品课和网易云课堂等业务线过去几年来的举措其实也可以看出,这种理念的输出已经不仅仅是情怀,而是对企业价值的自我认知。

    这一点,也可以用“慢”来形容。本身教育行业就是慢行业,投入大、回报慢;跑道长,加速慢。从 2010 年丁磊主导网易公开课开始,其对于国际名校公开课、TED演讲等内容的整合,对于免费提供教育资源的定位,就是基于“慢功夫”确立的。这个不赚钱的生意能坚持做到今天,而且从一个单线业务演变成针对教育市场各个领域的产品矩阵,首先是因为赢得了用户和市场的尊敬。

    从这一点来分析,用多年时间慢慢跟随中国慕课的发展和变化,并且始终远离商业化,自然是源自对企业价值清晰的理解和诉求。而从慢的另一个层面来看,只有无欲无求,在线教育这个巨大的市场才会在用户数据、行为分析、市场口碑等方面积累巨大的势能,并在成熟期到来时转化为企业更大的助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公开课”落地后,网易又率先加入OCWC (开放课件联盟)公益组织,并在之后陆续推出面向实用知识与技能类内容的网易云课堂,以及秉持TEACH模式的有道精品课。

    从这个业务矩阵的模式来看,面向少儿到高校学生的网易公开课,是在协助社会群体开阔眼界、平衡资源;而网易云课堂则是注重职业技能、推进就业;中国大学MOOC,则是整合各方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公平。而支撑起这些平台成功的,显然是对教育市场戒急戒躁的心态。

    这也是国内互联网行业融合教育行业的过程中,太多异军突起、太多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