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万象 > 贵州福泉:工业思维下的“扶贫经”
  • 贵州福泉:工业思维下的“扶贫经”

    时间:2017-06-26  来源:  作者:
    贵州福泉:工业思维下的“扶贫经”贵州福泉通过山地农业带动农户脱贫。 杨云 摄

    中新网福泉6月26日电 题:贵州福泉:工业思维下的“扶贫经”

    作者 杨云 罗兴

    “这一片以前都是荒山。”双谷村副支书李福全指着眼前的梨树园介绍,“1987年开始有农户种植梨树,规模慢慢扩大。2005年,双谷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农业旅游示范点’,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产业化发展,也吃上了‘旅游饭’。”

    村民李世芬,种梨已有10余年,“种水稻、玉米累,赚得还少。现在家里10多亩地都种上了梨树,每年收入5万多元。”

    夏至,贵州省福泉市金山街道办事处双谷村15000亩连片种植的“金谷福梨”绿色正浓,“产业统领,农旅结合”是福泉官方为当地村民设计的“小康之路”。

    记者走访了解,双谷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福泉市,贵州省黔南州一个县级市,工业发达,也有“水果之乡”、“文化名城”的美誉。

    “农业产业化是带动更宽广面农户脱贫致富的关键。”福泉官方认为。

    在扶贫产业培育上,福泉市按照“乡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思路,重点培育发展梨、茶、畜等农牧业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鼓励扶持贫困村培育1―2个特色产业,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2016年,福泉市新增梨种植面积3.2万亩,茶种植面积2.28万亩,梨、茶产业覆盖贫困户1845户5872人。

    贵州福泉通过山地农业带动农户脱贫。 杨云 摄贵州福泉通过山地农业带动农户脱贫。 杨云 摄

    走进牛场镇移民安置点,今年39岁的贫困户罗科武依托商住一体的搬迁模式,从种植烤烟的农户摇身变成了城里的小老板,实现了创业就业。

    牛场镇副镇长刘明勇介绍,根据规划安置点采取商住一体的模式,用于摊销土地成本,实现搬迁群众居住“零成本”;建设移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搬迁群众服务“零距离”;经营性使用,所获收益用于小区物业管理及后期维护等,实现安置小区运行费用“零负担”。

    目前,安置点已入住448户1769人,预计今年底1165户4833人全部入住。

    为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福泉开展企业对口扶贫工作。政府鼓励企业“一对一”联姻帮扶贫困村,全市108家企业与74个行政村、64个组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脱贫产业、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等。

    截至目前,福泉市累计有5000余户贫困户近万人实现转移就业,70%的贫困户实现了一户一人转移就业。福泉市政府联合企业扶贫,构建起良性的社会发展生态圈,实现政府企业贫困户三赢,促进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提升。

    2016年,福泉市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0.59%,全面小康社会整体实现程度达到96.5%。(完)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