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万象 > 三代同台,木卡姆的艰苦传承路
  • 三代同台,木卡姆的艰苦传承路

    时间:2017-09-23  来源:  作者:
    三代同台,木卡姆的艰苦传承路图为依力•木合买提(中间)师徒三人。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中新社新疆吐鲁番9月22日电 题:三代同台,木卡姆的艰苦传承路

    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这是我的师傅”,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文化站站长依力・木合买提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先把买买提・尼牙孜请到身边,然后转身介绍台上女孩,“那是我的徒弟”。

    几分钟前,三代师徒同台,和镇上的十几位民间艺人一道演奏了吐鲁番木卡姆片段。

    依力・木合买提是这个民间艺人团队的领唱,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对民歌、流行歌曲感兴趣,17岁正式学习木卡姆。不同于一般歌曲,木卡姆的节奏、曲子、歌词都复杂,有些人学习一两个月后觉得太难就放弃了,传承并不容易。

    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上的木卡姆表演。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上的木卡姆表演。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这样一种集诗、歌、舞、乐于一体的古典音乐艺术形式,12年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回忆早年学习经历,依力・木合买提颇有感触,先跟着录音带学,再跟着民间老艺人现场学;数十年过去,终于身挑大梁,而师傅买买提・尼牙孜年过七旬、身体状况转差,唱歌已有些困难。

    谈到徒弟吾古丽汗・白克力,依力・木合买提说,她一有空就来学,学了一年多,现在会唱一部木卡姆。

    木卡姆众多乐器中,吾古丽汗・白克力选择手鼓,因为它“特别好听”。至于为什么要学木卡姆时,这名90后女孩说,“我想把它传承下去”。

    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难度非常大。在依力・木合买提看来,传承工作,除民间艺人的努力,政策层面的规划和支持至关重要。

    在依力・木合买提所在的吐鲁番市,为改变民族民间艺术团队后继乏人的现状,已采取多种扶持措施,鼓励艺人带徒授艺,加强培养中青年。

    图为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上的木卡姆表演。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图为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上的木卡姆表演。中新网记者 马学玲 摄

    近几年来,鄯善、哈密、莎车等地相继建设木卡姆传承中心。其中,鲁克沁镇“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的木卡姆艺人还负责培养着20多名昌吉艺术学院学生。

    同时,新疆自治区加强了非遗对外交流与合作,邀请木卡姆民间艺术家、艺人赴北京、上海等地表演。

    从最初的七八位到如今的数百人,木卡姆艺术的传承人有日渐增多的趋势。

    作为木卡姆艺术的忠实爱好者、传承者,依力・木合买提表示,希望有更多像吾古丽汗这样的年轻人,喜欢木卡姆,传承木卡姆。(完)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