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万象 > 甘肃六旬果农写书 分享多年苹果栽植“土经验”
  • 甘肃六旬果农写书 分享多年苹果栽植“土经验”

    时间:2017-12-01  来源:  作者:
    甘肃六旬果农写书分享多年苹果栽植“土经验”

    甘肃庆阳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核心地带,图为矮砧苹果基地。 钟欣 摄

    中新网兰州11月30日电 (尤建龙)“很多果农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听不懂也记不住专家的理论讲座知识。我出的这本书,汇集专家讲座和我多年的经验积累,同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注重操作,简单明了,大家都能看明白。”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陈畅村64岁果农畅维泽拿着自己刚出版的《苹果生产基地季节管理要点》介绍。

    畅维泽从1985年就开始栽植苹果树,这些年,从镇上到县上,凡是苹果栽植技术培训,他都踊跃参加。而且,他还被镇原县果业局推荐到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学习培训。

    如今的畅维泽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土专家”,他家的15亩果园通过标准化建园、精细化管理、多元化促销等手段,果园效益一年比一年好。“去年采摘苹果5万多斤,纯收入达16万多元。”畅维泽说,“靠卖苹果我还清了债,给儿子娶了媳妇、买了车,家里也盖了新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为了抵御市场风险,畅维泽还牵头成立了“镇原县农务果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指挥,统一修剪、用药、销售,抱团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46人,总计苹果面积达500亩,10亩以上果园11个。不仅如此,合作社还在畅维泽牵头下,编辑出版了《苹果生产基地季节管理要点》。

    “就是想把我多年务果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更多果农,特别是贫困户掌握科学发展苹果产业技术,带领他们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脱贫。”说起出书的初衷,畅维泽高兴地说,“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就是以时间节气为线索,到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简单明了,大家照着操作就行。”

    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民实现了致富增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品采收,苹果分拣、包装、运输等环节,农民可以到苹果园打工,增加收入。陈畅村苹果产业可带动劳务120人。

    在陈畅村村民畅引奎果园里分拣苹果的张淑英说,“家里有孩子,没法外出务工,在村里的果园干活每天80元,疏花、疏果、采摘、分拣……一年干50多天,能挣4000多块钱呢。”

    “最近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报告中说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我心里特别高兴。有了中央这个政策,让我能够放心经营。”畅维泽说,“《苹果生产基地季节管理要点》这本书发行后,社会反响很好,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最近我正在加紧整理,计划今年出版第二本书――《土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与果园生草技术》”。

    庆阳市位于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的核心地带,其中镇原县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果树栽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保障,先后被确定为西北黄土高原世界优质苹果生产区和甘肃十八个苹果生产重点县。目前,镇原县苹果累计留存面积达到15.2万亩,产量9.8万吨,产值4.2亿元,人均果业收入560元。(完)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