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像治“奇葩证明”一样治“奇葩招录”
  • 像治“奇葩证明”一样治“奇葩招录”

    时间:2017-06-2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海英

    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第一,江苏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纪元以为这次铁定要被录用了。没想到,就在录用结果公示前两个小时,她突然接到徐州市城乡建设局人教处的通知———因专业不符,她的录用资格被徐州市人社局取消。原因是纪元的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徐州市招聘专业要求中列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6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不久前,山西吕梁的事业单位招录刚刚上演过“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的荒唐剧,被舆论痛批后,吕梁方面及时进行了纠正。但没有想到,类似一幕又在徐州出现了。从专业常识来说,世界史当然属于历史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之一,然而徐州人社部门却机械地认为,纪元的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类”,不是“中国语言文学”。纪元因此被拒录。

    这也是一出荒唐剧,其荒唐之处在于:当地人社部门不清楚专业划分常识,甚至根本不清楚教育部的划分认定,而是拿一个错误的地方规定来生搬硬套。当地人社部门“差一个字都不行”的态度看似认真,但其荒唐之举却给纪元造成了伤害,导致纪元不能正常入职,至今仍在维权路上奔波。希望这次舆论关注,也能使徐州有关方面醒悟,让这一事件出现积极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事业单位招聘中类似的奇葩招录例子并不少。除以上两个例子外,江苏师大纪元的导师告诉她,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有学生考教师编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鉴于类似奇葩招录既不符合教育部专业划分认定,也损害了招录地方的政府形象,尤其是给报考者带来不公待遇,造成了很多麻烦,笔者建议,应该像治理奇葩证明一样治理奇葩招录。

    众所周知,过去存在了很多年的各种奇葩证明,这两年来取得显著治理成效。尽管目前还没有彻底铲除,但很多折腾老百姓的证明已经被取消。之所以有此成效,既是因为舆论监督发挥了举报作用,也是因为决策层面高度重视。比如去年8月份12部委出台《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这给基层派出所怒怼银行等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

    有关方面能不能像重视奇葩证明一样重视奇葩招录?能不能像出台上述意见一样针对奇葩招录现象也出台专门的治理意见?显然,只有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审核授予学位的学科、专业范围划分的依据为依据,对各地事业单位等招录工作进行规范管理,才有望减少“纪元式悲剧”出现。其中,重点规范对象一个是地方人社部门,一个是用人单位。

    舆论监督已经为治理奇葩招录创造了条件,比如最近“举报”了两个案例,也对这类现象进行了质疑和批评。接下来,有关方面应该及时“受理”媒体“举报”,认真倾听舆论对这种现象的主流意见,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治理奇葩招录时要为报考者或者受害者提供救济渠道,因为从纪元电话抗议、局长信箱、行政复议、司法诉讼来看,地方权利救济渠道并不顺畅。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