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多一些“包容审慎”新业态的权力自觉
  • 多一些“包容审慎”新业态的权力自觉

    时间:2017-06-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石川

    “实践证明,微信确实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许多新业态,同时,更带动了大量的就业。尽管也非尽善尽美,但总体说利要远大于弊。”

    “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现在对待蓬勃发展的分享经济,以及各式新业态,也要秉持包容审慎态度,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李克强总理的上述论述,因为特接地气备受媒体推崇,让更多的人读后入耳入脑还入心。6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以微信为例,要求政府部门对待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态度。

    总理的一席话被网友赞为“最强音”。为总理的开诚布公点赞,也向顶住压力没有“废黜”微信的相关部门致敬。否则,“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微信将不复存在,一旦遭遇过严限制、过多掣肘,微信也不可能创造许多新业态、带动大量就业。

    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其他新业态,它们之所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一方面在于相关人员有敏锐眼光、发挥聪明才智,激活了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则与监管部门包容审慎有关。如果管制过于苛刻,新业态就很难脱颖而出;如果权力之手伸得过长,新业态就很难长远。

    分享经济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一项议题,微信、共享单车等新业态成为与会人员纵议的焦点,可见国务院对分享经济的重视。其实,本届中央政府履新以来,一直把简政放权当做开门的“第一件大事”、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实属一再证明,成效分外显著。

    李克强总理说过,政府要当裁判员,不要老想当运动员。不要总让人觉得“政府的手闲不住”,出现什么都要摸一摸。也正因为政府没有对微信、共享单车经常“摸一摸”,它们才有今天。还权于民,还自由于市场,不是政府职能的退位,恰是政府权力的归位。政府管好该管的,不该管的一定放手,就能各得其所,共享繁荣。

    举凡那些代表着时代方向的新生事物,往往生长在“不毛之地”上。它们刚面世时,趔趔趄趄,步履蹒跚,但是有强大生命力,因为它们契合着大势,也满足了民众所需。对此,政府部门就应该鼓励,以服务代替苛责,扶上马送一程。

    当然,既然是新生事物就有不够完善之处,甚至有缺陷,还可能冲击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及给管理部门带来管理难度。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是压制它们的理由。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物,只要新生事物利大于弊,就应该包容,而不能再迷信粗暴的管理模式,正如总理所称,“各地方、各部门要顺势而为,不要仍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

    包容不是纵容,审慎也不等于放任不管。无论包容还是审慎,都建立在顺势而为的基础之上。放权不等于放任,如果职能部门个个都当甩手掌柜,新业态在野蛮生长的道路上难免翻车。中央政府正在力推的“放管服”改革,正是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相结合,以取得最大效果。

    李克强强调,“要相信,中国人有聪明才智创造出这么多分享经济的新模式,我们也有能力探索出包容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模式,释放中国经济巨大的潜力。”可以乐观估计,只要民间力量应势而谋、因势而动,监管部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不断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为市场“腾位”,新业态就能如雨后春笋,实现多赢。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