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空军工程大学:开展主题教育铸魂育人
  • 空军工程大学:开展主题教育铸魂育人

    时间:2018-1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传承红色基因 担当强军重任】

    光明日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卓

    走上报告台,2018届空军工程大学毕业学员贺文峰步履稳健,环顾全场战友,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

    “我愿到戈壁荒漠,用理想滋润荒芜。”毕业前夕,贺文峰在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三到”事迹报告会上饱含深情。

    贺文峰是模拟连骨干,学习成绩优秀。像他这样的学员,空军工程大学有很多。大学毕业学员100%递交“三到”申请,100%服从组织分配。

    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

    有信仰,才能有追求。空军工程大学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着力打造“一本好教材、一支好队伍、一套好办法、一个好生态”,第一时间编写辅导教材,确保习近平强军思想最新成果及时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头脑。

    以荣誉室、荣誉柱为载体的“荣誉文化”;以航空兵、导弹兵、通信兵等兵种优良传统为载体的“兵种文化”;以“六园一廊”为载体的“园林文化”;以兵器陈列为主题的“尚武文化”,处处无声塑造着官兵忠诚品格。

    紧贴部队作战训练需求,大学开展“红色筑基”军政基础集中训练、“红色寻根”延安综合实践教学、“红色淬火”当兵锻炼、“红色磨砺”暑期强化训练、“红色使命”综合演练等系列活动。

    勇立潮头 为国争光

    在强军洪流中,有“空工大人”勇立潮头;在雪域高原乃至异国他乡,也有“空工大人”在为国争光。

    越走越冷,双腿刺痛。副教授薛伦生脸色发紫,吸着氧气,坚定地向海拔5000米的部队执勤点进发。薛伦生高原反应强烈,胸闷头疼,但在西藏的8天里,他坚持把部队的某型装备进行技术和设备升级,使其通信速率提高了20倍。

    当飞机降落后,闻到古城西安的空气,一年没有回家的基础部教授田文杰不禁猛吸了一口。作为某型飞机援外专家保障组的重要成员,他始终把祖国和空军的荣誉扛在肩上。

    空军工程大学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外开展科技合作、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活动。青年教员王甲富参加工作不久,大学积极为他申请的重大材料研究课题,当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初出茅庐就在国家舞台上崭露头角。

    练出来的,是强军的能力;撒出去的,是强军的“火种”。大学教学科研坚持“两个跟进”:跟进部队装备发展、跟进部队训练改革;服务部队坚持“两个随时”:随时派出技术力量,随时提供技术支援。

    创新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

    西北戈壁,大漠腹地。由空军工程大学教员、学员组成的导弹演习部队实弹打靶,两发两中,引得兄弟部队官兵连连称赞。

    大学党委始终把练兵备战落在实处,坚持举办“军事月”活动,组织“砺剑杯”军事综合对抗赛和“精武杯”军事比武竞技。

    在主题教育中,大学围绕“怎样建设一流大学、怎样培养现代军事人才”,持续深化办学思想。他们开展“我为大学创新发展献一策”活动,举办创新论坛,组织召开多个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大学党委提出“强空、拓天、砺网”发展战略,采取撤销、合并、重组等方式,巩固传统优势、开拓新兴领域、强化兵种特色、促进深度融合,按“国家队”水平启动实施“学科高地”重点建设计划,遴选10个重大前沿科技领域,投资近亿元打造“学科高地”。

    空军工程大学创新发展的号角越吹越响。近年来,大学共获各类科技奖励80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16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奖励900余项。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1日 04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