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高学历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精神问题?
  • 高学历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精神问题?

    时间:2017-06-28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唐映红

    文丨特约评论员 唐映红

    近日在网上热传的一篇网文《我考上了名校,但最终死在了原生家庭手里》,文中化名康莫的女生自称被父母软禁在家七年,并强制送往精神病院。红星新闻也采访到了“康莫”本人——马斐然,与记者对答的马斐然并不像大众日常印象中精神病患那样,而是对答如流,逻辑清晰,而且智商颇高。相应地,马父说不清女儿得病的原因,诊治的医生称在门诊时可能存在家人代为描述病情的情况,让网友更加笃信马斐然是被精神病的,脑子这么好的人怎么会脑子有问题呢?

    准确来说,红星新闻的报道是存在瑕疵的,将马斐然打造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而父亲则是说话前后矛盾,存在问题的人。如此明显倾向性的报道,让马斐然的父母成了“父母皆祸害”的代表。目前,红星新闻以及各大门户已经删除了这篇报道。从常识来看,我们不相信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孩会有精神病,但同样从常识来看,我们也无法相信一对父母会如此对待自己的女儿。而这两个常识可能都是错的。

    高智商高学历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精神问题?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小约翰•纳什从读大学开始,一直都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小约翰•纳什的例子揭示了,一名取得高学历,甚至顶级学术成果的博士,完全可能同时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这可能与大多数人所了解和理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刻板印象不同,许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未发病期间都能正常地工作、生活,甚至取得成就以及扮演各种积极的社会角色。可是,一旦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反映出阳性症状,典型的如妄想和幻觉;或者表现出阴性症状,典型如情感迟钝、动机缺乏、社交回避以及失语等。

    客观地说,仅凭马斐然的网文无法辨别她的陈述是否为真实。生活中的马斐然曾被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并办理了精神残疾人证明。如果所诊断的双向情感障碍为真实,那么马斐然化名康莫的自述就很难分辨其中哪些是妄想,哪些是幻觉,哪些是真实的描述。双向情感障碍在阳性症状发作期间(轻躁狂)完全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的妄想和幻觉;而且双向情感障碍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伴随症状,即精神分裂症伴病双向障碍。

    换句话说,马斐然是否罹患精神疾病与她取得学业成就并不矛盾。她完全可能确实如其诊断所判定的罹患有双向情感障碍,那么确实不宜单独生活,因为一旦进入阴性症状发作期间(重性抑郁),很可能出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同时也应该予以治疗以减轻症状。

    问题是,她父母对她的过度担忧以及过度反应也同样可能加深她的症状。小约翰•纳什罹患的精神分裂症应该远比单纯的双向情感障碍更严重,但被家人鼓励和支持下他依然能坚持研究,教学,并且是在放弃医学治疗的情况下。

    目前尚没有看到媒体采访其父母的详细报道。从马斐然化名康莫陈述的网文中,也不难推断她父母对待她的精神疾病可能并不妥当。精神病治疗无论采用药物还是电抽搐,都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甚至严重的副作用。小约翰•纳什之所以放弃治疗,就是因为药物和电抽搐治疗都会使他无法思考,无法继续工作,像个傻子一样平和安全。

    我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正常人被误诊为精神病,但我们也不愿意相信父母会无缘无故地称孩子患有精神病。如果马斐然存在妄想症的倾向,那么马斐然的话有多大可信度是大打折扣的,我们不能因此而将她的父母看成是恶人。如果马斐然是一个正常人,我们自然也不能原谅她的父母对她自由权利的侵犯,但这一切的前提都依赖于专业的判断,而不是错误常识的感性认知。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