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共舞长江经济带】杭州积极参与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
  • 【共舞长江经济带】杭州积极参与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

    时间:2017-07-08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李康尼

    7月7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访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生态发展之路”网络主题活动的嘉宾们来到了浙江省杭州市。

    依托黄金水道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国家战略。自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杭州市积极对接国家、省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为更加深入、持续、全面地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

    1.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国际“新窗口”

    加快建设“网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枢纽城市。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探索建立了以“单一窗口”为核心的“六体系两平台”顶层框架,先后出台了86条制度创新清单,建立以跨境B2B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形成了“网上丝路”新格局。

    “世界名城”建设全面开启。杭州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研究部署城市国际化工作,由展会平台、物流平台、境外园区平台、引资平台、服贸平台、人才平台“六大平台”组成的“海外杭州”新版图,提出的到2020年,推动杭州企业在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100个公共海外仓,在全球10个国家打造10个一流的“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会展平台,力争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达到32亿美元、服务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达到87.5亿美元等宏伟目标,“海外杭州”新力量将势不可挡。

    “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近年来杭州不断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支持浙商创新创业。实际到位外资已连续9年保持浙江省首位,在长三角16个重点城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连续多年被世界银行和美国《福布斯》杂志授予“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称号。

    2.着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引擎”

    “一号工程”引领,信息经济引爆。2014年7月,杭州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把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应用作为举全市之力加以推进的“一号工程”,先后制定了《杭州市推进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杭州市建设“六大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等文件,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内容、云计算与大数据、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凝集智慧力量,科创平台崛起。制定出台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全力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2016年5月,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名单,成为杭州市实施国家战略以及浙江省主动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平台。目前,杭州共拥有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等120多个国家级试点和基地的“金名片”。

    3.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综合交通“大枢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引导城市空间重大功能性、枢纽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萧山机场公路改建工程高架道路部分和杭州绕城东线下沙南互通建成通车,石祥路高架、紫之隧道、紫金港立交相继完工。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铁路、航空、公路枢纽通过与城市交通进一步衔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体系逐步建立。以“一绕九射一连”高速公路网和“四纵五横”城市快速路网为骨架的现代公路网络覆盖城乡。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四号线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萧山国际航空枢纽通航点覆盖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都市圈交通共建共联。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发展城乡交通统筹,推动交通运输结构更加优化。以杭州城市轨道交通网为中心,连接海宁、桐乡、德清、安吉、临安、富阳—桐庐、诸暨、柯桥的“一心八射”城际铁路交通网正在形成,带动杭州湾经济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发展,杭湖嘉绍4城市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城市交通已率先进入一体化新时代,基本形成“高铁半小时交通圈”和“高速一小时交通圈”。

    4.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新样本”

    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4年杭州市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试点,桐庐、淳安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临安市成为“国家园林城市”,杭州经济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

    绿色公交体系成为城市新名片。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公交优先”战略,着力构建“五位一体”绿色公交体系,强化绿色出行的理念。公共自行车“杭州模式”享誉全国,在全国140个城市得到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模式引领全国,主城区公交和出租车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分别达到57%、33%。

    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深入实施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重点的“五水共治”行动,着力推进以治理燃煤烟气、有机废气、汽车尾气、餐饮油烟以及工地扬尘为重点的“五气共治”工程。扎实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环境整治工程,市区景观灯、钱江新城灯光秀、西湖音乐喷泉等景观亮化实施常态化。

    城区基本建成“无燃煤区”。整合关停转迁化工、冶炼、制药、印染等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加速淘汰和治理大、中、小燃煤锅炉,杭钢半山钢铁基地正式关停,半山电厂和萧山电厂全部改为天然气发电,杭州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无燃煤电厂、无钢铁生产基地、基本无黄标车“三无”城市之一。

    5.着力打造新型城镇化“升级版”

    杭州都市圈建设加快。以规划共绘、交通共联、市场共构、产业共兴、品牌共推、环境共建、社会共享、体制共创为重点,推动了180余项杭州都市圈跨区域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改革。杭州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实施新一轮城乡统筹发展,通过“7+1”项重点工作、“十七项统筹任务”和“杭改十条”等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村级股份制改革以及“六个一体化”建设,使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初见成效,2016年杭州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6.2%。

    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连续多年制定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年度计划,建立了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养老、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