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国家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将在5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 国家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将在5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时间:2018-12-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记者郁琼源)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24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时介绍,财政部将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的医疗卫生投入长效保障机制。

    刘昆说,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基本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与公立医院发展相适应的政府投入办法,全面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指导地方在清理甄别的基础上稳妥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

    建立结构优化、运行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加大改革力度治理高值医用耗材,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以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和促进药价公开透明为抓手,建立价格合理、供应充分、规范有序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多元筹资机制,更好地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院的分类管理办法,在人才引进、资产权益、税收优惠、融资服务等方面细化社会办医支持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

    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着力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继续优化整合医疗卫生项目,从源头上避免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和低效使用。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加强对重大医疗卫生投入政策的绩效评估,加快完善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资金分配挂钩。

    【图解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的报告】

    1.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加大供需双方投入力度

    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13—2017年,财政投入由4893亿元增加到7550亿元,年均增长11.5%。2017年,各级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达到2378亿元,较2013年增长83.3%。

    编织全世界最大的医疗保障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群超过13亿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

    2013—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由3282亿元增加到4919亿元,年均增长10.6%。

    2013—2017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725亿元。

    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2013—2017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转移支付资金由1961亿元增加到3095亿元,年均增长12.1%。2017年,中央财政对地方医疗卫生转移支付中,86.3%的资金投向中西部地区。

    引导财政资金和资源下沉基层

    2013—2017年,各级财政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直接补助由1059亿元增加到1808亿元,年均增长14.3%,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收入的44.2%。

    在2017年各级财政对供方的直接投入中,投向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占67.5%。

    支持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

    2013—2017年,中央财政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从408.5亿元增加到587.2亿元,累计补助2496亿元,支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50元,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11类增加至14类。

    2017年,各级财政投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等方面的资金达1886亿元,是2013年的1.6倍。

    2.投入成效不断显现 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98.7万个,比2013年增加1.2万个,其中医院总数达到3.1万个,比2013年增加约6000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94万张,比2013年增加175.8万张。

    2013—2017年,我国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4.6张增加到5.7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由2人增加到2.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2人增加到2.7人。

    个人卫生费用支出占比不断下降

    2017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8亿人次,比2013年增加8.7亿人次;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24436万人;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下降到28.8%,较2013年的33.9%下降5.1个百分点,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

    2017年全面取消已实施60余年的药品加成制度,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17年全国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增长率为9.1%。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更加均衡

    全国基本实现每县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以及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超过84%的城乡居民15分钟就能够到达医疗机构。

    94.7%的城市和93.8%的县(市、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到42.5%,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70.4%。

    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4.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2013—2017年,婴儿死亡率由9.5%下降到6.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2%下降到9.1%,孕产妇死亡率由23.2/10万人下降到19.6/10万人,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3.问题与挑战

    改革措施仍需加强。

    医改政策整体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还需进一步联动,药品、耗材价格虚高问题仍较突出,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可持续性压力加大。

    2017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分别有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当期赤字,个别统筹地区甚至出现历年累计赤字。

    费用结构有待优化。

    卫生总费用花在大医院相对较多,流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对较少;各地人均卫生总费用差异较大;公立医院医疗收入中,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诊察、治疗、手术、护理等收入占比较低。

    绩效管理亟待加强。

    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绩效指标体系尚不健全。

    4.下一步工作打算

    坚持公益属性,支持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基本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基本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

    坚持“三医”联动,促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下大力气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进一步健全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坚决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和过快增长势头。

    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医疗卫生多元筹资机制。

    坚持精准施策,推进医疗卫生领域脱贫攻坚。

    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和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分批救治。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切实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坚持绩效管理,提升医疗卫生资金使用效益。

    (光明日报记者刘华东、靳昊整理)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5日 08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