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台风中的推车男人告诉我们,贫穷是一种毒药
  • 台风中的推车男人告诉我们,贫穷是一种毒药

    时间:2017-08-29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尼德罗

    文丨特约评论员 尼德罗

    “天鸽”号台风留下的遗产算是丰富,除了灾区的一片狼藉,数十人的离去,一段弱小男子强撑小货车最终被压垮的视频,也迅速流传开来。据媒体调查,这位试图用双手强撑台风中的小货车的男子,今年54岁,是珠海斗门白蕉镇村民。这辆小货车买来才一个月余,大叔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两个儿子一个刚毕业,一个还在读大学,压力可谓不小。

    我们都知道,两个儿子即使毕业,也未必能够减轻老父亲的负担。毕竟,这年头生儿子压力很大,原本应该是由下一代自己负责的找工作、买房子、娶媳妇,实际上都可能会由父母辈来承担,至少是分担。年轻人都喜欢抱怨生活压力大,总说自己“感觉身体被掏空”。其实50多岁的大叔有何尝不是,如果不是心疼自己的拉货养家的车子,又怎得会冒此风险。

    李宗仁曾经说过,如果每个人都从80岁倒着活到0岁,那么三分之二的人都会成为伟人。从结果倒推,这位大叔是否会选择去扶车呢?我表示很难回答,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从哪一个结果开始倒推。假如是从死亡的那一刻倒推,我想这位大叔是一定要后悔的,后悔药价格比货车贵,估计他也会买。但如果是从自己视频广为流传后,某保险公司上门理赔了61万开始倒推,事情也许就会产生一点点的变化。

    更极端一点,如果是日后子孙不孝,大叔被气得不行,那一刻他可能会觉得当初命丧台风下的货车,也没那么糟糕。人生如梦,福祸难料,李宗仁说的80岁其实是临死的那一刻,往回倒推没有现实可能,而从临死前数十年的某个时间节点倒推,意义着实不大。所以,我们只能遵照唯一的现实,那就是他的死不像其他人那样默默无闻。不管是不是那段视频造就了一个命赴黄泉的网红,然后刺激保险上门公司理赔,以提升品牌认可度,最终,他的生命被标上了加码:61万。

    强撑货车的大叔,其遭遇当然令人痛心。但假如将他的行为抽离他的人生背景,把他看成是一个绝对理性人,在台风肆虐之际,他应该寻一个安全之所避避,而不是冲出来保护货车。这样说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在夏秋季的珠三角,不论你是什么工作、身份,只要你有户外活动,多关注天气预报,这应该变成一种内化的潜意识了。所以,他的工作、生活压力,导致他不顾安危保护货车,这是生活艰辛本身给他制造的一种意识的“牢笼”。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合写过一本叫《稀缺》的书,副标题则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两位教授表达的要义大抵是,在长期性的资源(钱、时间)稀缺中,人们已经形成了“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虽然这有可能为我们带来“专注红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专心致志”反而会让我们产生“权衡式思维”,造成增加我们的带宽负担。

    用这段话去剖析一个死去的人,这是不敬,也未必符合事实本身。但两位名牌大学教授的论述依然值得我们去仔细斟酌,我们在一些危机时刻的举动,看起来像是潜意识行为,但实际上却是我们长期陷入金钱或时间意义上的贫穷的后果。因为我们总是忙于应付眼前的危机,总是为了赚当下的小钱,以致于我们没有足够的人生规划,甚至没时间关注恶劣天气状况。回头看李宗仁的话,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只有面死而生,才能做出终极布局,才能成就更大的事业。

    该段视频火热之后,曾引发多篇同情该男子的文章,论述的都是人生之苦。本文也不例外,我对大叔悲剧性的下场感到不可思议,只不过面对一味针对贫穷的感慨,不得不说出几句内心感言:同情之外,我们需要意识到,贫穷是一种毒药,更是一种路径依赖。只有拥有抽身俯瞰的能力,我们在面对残酷的生活时,才能获得一种相对的从容。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