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光明文化周大观:深圳的时间
  • 光明文化周大观:深圳的时间

    时间:2018-12-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新新中国】

    原标题:深圳的时间

    时间无形无状,所以我们需要有形的存在标示。比如“沧海桑田”,用有形的海和陆,说无形却宏阔的时间变化。

    到深圳出差,带回一本前海的纪念画册。有一页,印的是2013年到2017年间,四幅前海湾天际线的照片。片中的景色逐渐向镜头靠近,色调迅速丰富。早期远处楼群构成的平坦天际线,被近处生长起来的摩天楼宇取代。相机应该是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距离上取的景。能够“预见”的有心人在数年前开始记录,取的虽是景,却与“沧海桑田”一般,标示的是时间。

    这是不一样的“沧海桑田”,是前海的时间,深圳的时间。

    时间,在不同的地方,流速并不一样。有些地方,时间放慢节奏,仿佛被琥珀保存,几十上百年都相似。有些地方,时间就是疾马快车,仿佛要激发每一分能量,变化目不暇接。深圳,大概属于后者。

    “珠江电影制片厂正在深圳拍摄影片,因为过几年,今日深圳的景物,就成历史资料了。”1981年,《人民日报》上一篇介绍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文章如此“预言”。近40年前,特区刚起步,人们就已经“预见”,在深圳,“历史”上场的速度将有多快。

    还有一句与深圳、与时间有关的话,更为人熟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还羞于谈金钱、耻于谈金钱,用“金钱”这样刺激的词作比喻,既激发了深圳建设者的热情,也难免引来争议。大家恍惚以为金钱是这句话的主角,其实,真正的主角是时间与效率。

    要理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最好读读另一句同样在深圳生长起来的话——“效率即是生命的延长。”它出现在蛇口工业区研究室的“研究室公约”中:

    我们发现,礼仪的言辞和行为会增添自己的风度和美貌。每当电话铃响起,多半是愉快的消息,大家不要礼让,先说一声“你好,研究室”。效率即是生命的延长,当然唤之而来的也会是柔雨和春风。

    无比精练的口号,要妥帖地解读,唯有把它还原到当年的场景中——它与当年和它伴生的那些话语发生反应,氤氲出一个时代的氛围。看似纯讲经济建设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与这份讲办公室文化、偏精神文明建设的“公约”,并非泾渭,而是融合的时代潮。

    在那个年代,它们似乎都显“超前”,有些话语甚至显得“不羁”“冒犯”,却共享一种对时间的认识——深圳时间,强调的并不是速度,而是效率。“金钱”,只是效率的副产品,生命的延长,也是效率的果实。

    效率并非一味求速度的快。“深圳速度”,大名鼎鼎的“三天一层楼”,并非真的只是速度,而是以当时新技术的运用和不降低工程质量为前提。与单纯的时间上的快相比,效率,始终有个“效”在前作为前提,作为根本。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外界想象中快马加鞭的深圳,却在某些事物上有异乎寻常的耐心。今年到深圳,逢文博会。文博会主会场所在,是城市中心占了一整个街区的深圳会展中心。9个相连的场馆,展陈时尚设计、艺术品、非遗产品、数字文化、影视动漫、新闻出版……而在全市,还有近70个分会场。这已是第十四届文博会。

    “快节奏”的深圳,并不乏稳稳推进、久久为功。首届文博会在2004年,时称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第二届起,在“博览”后面加了“交易”二字。在熟悉历史的人眼中,“交易会”意味非凡。时间往前翻40年,深圳市还是宝安县,“深圳”的名字正来自于宝安县的县治深圳墟。本地所谓“墟”,就是交易的市集。文博会,大可以看作另一时空里的“深圳墟”。只是从彼深圳墟到此“深圳墟”,从一个南国海边的小集镇,到一个一线城市间的蜕变。“墟”上所交易的,也是当年所难以想象的事物。

    颇值得思量的是,文博会的起始之年,正是深圳心怀转型焦虑的时刻。那些年,这个伴改革开放出生的城市“被谁抛弃”的声音蜂起。相对缺乏传统工业基础与自然资源的新兴城市如何立身?政策聚焦效果淡去的“特区”怎样继续发展?已走过14年的文博会大概是寻找中的答案之一。与这个答案相互交织的,是同样得风气之先、成为城市品牌的深圳读书月;是深圳提出的“文化立市”,文化创意产业被列为产业支柱之一;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取得全球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称号……

    “效率即是生命的延长”,蕴含的是更有效使用资源的意识。所谓的资源,比我们曾认知的更广泛。深圳曾更新我们对时间的认识,或将继续更新我们对时间的认识。

    (作者:虞金星)

    《光明日报》( 2018年12月28日 15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