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患者丢钱医生赔偿,合理要求并非“农夫与蛇”
  • 患者丢钱医生赔偿,合理要求并非“农夫与蛇”

    时间:2017-09-23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刘远举

    近日,武昌一名患者突然昏迷倒地,被送到医院后,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转危为安。事后,患者父亲找到院方,要求赔偿抢救时剪坏的衣物、丢失的钱款等,共1500元,最后经调解,医生凑钱赔了1000。事情经朋友圈传出,立刻引起了舆论对患者家属一边倒的批评,说这是一个农夫与蛇的故事。

    患者昏迷的原因是肺栓塞,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疾病,抢救时要使用人工心肺仪,需在大腿根部穿刺,抢救过程紧张而惊险,为赢得时间,所以必须剪掉身上的衣裤。

    从法律角度,剪开衣物是一种紧急避险。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疾病肯定是患者自身原因,医院为了紧急避险,就不用承担责任。

    不过,该条款同时也规定: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根据当事医院的副院长、急救中心主任赵剡对媒体的说法,一般情况下,抢救时剪掉的衣服,按照医院制度必须先由医护人员清理,将衣物内夹带的财物拿出来交给家属,再将破损衣物丢弃。但这次抢救情况危急,医护人员非常紧张,救治成功后情绪激动,导致忘记检查,直接当做垃圾处理,确实存在失误。医院也表示会吸取教训,今后更加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更加注意诊疗过程中的细节,力争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剪衣服是紧急避险,而钱包等财物丢失不是,既然如此,一码归一码,患者家属要求合理合法,并没有错。从更大层面来看,事情本身并不重要,真正值得深思的是,大众舆论在判断此事件时所采用的“施恩与感恩”逻辑:医生救了你的命,你居然要医生赔钱,然后套上农夫与蛇的故事。这种逻辑,不是法治逻辑,不是讲规矩的逻辑。

    从医疗行业来看,这种逻辑把患者简单化了,“命都救了,你还要求啥”,那么,医生只要看病治好了,患者在要求医生有更好的态度、更好的服务、更长的门诊时间、更完善的隐私保护、更体谅患者情绪、都成了不可问,不可求的东西了,否则就是刁民、医闹。医学界有句话,叫做“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话的意思就是说,病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病人也是人,有人的情感,而安慰也是医生一以贯之的职责。由此可见,在医疗这个古老的行业中,患者合法的、出于人性的、现实的很多诉求,理念上,都是应该得到满足的。

    具体到这件事上,不能说,限于现在中国医院急诊室就是这个水平,忙一定会乱,一定顾不上患者的财物。这次金额小,不算什么,假如说患者带着5万的钻戒、5万的名表,进了急诊室,这些东西丢了,就活该吗?所以,“医生救了患者的命”这种“施恩与感恩”逻辑,并不能把患者要求急诊室“忙而不乱”的诉求,压得干干净净,以至于可以完全忽略医院的疏忽。

    实际上,正是这些合理诉求,先指向具体的一线工作者,然后转达给政策制定者与行业管理者,改善管理,才能最终促进行业发展,社会进步。当然,应该看到,正是由于这些诉求不能向上延伸,基层医疗工作者两头受压,所以才转而用“施恩与感恩”的逻辑来驳斥患者的合理诉求。最终,这种逻辑成为医疗行业的一个常见判断标准。

    更遗憾的是,这种从“施恩与感恩”的角度来看待行业关系的逻辑,实际上已扩展到中国的各行各业。

    这种“行业感恩”,本质上是用道德去维系社会分工。不过,诉诸道德的结果却是,各行各业都被神圣化,进而都觉得自己付出大于收获。所以,施恩与感恩,或许是想通过诉诸道德来建立尊重、信任。但结果却相反,信任无法建立,行业之间关系更加混乱,陷入所谓的互害状态。最终,人人感恩、业业神圣的局面就潜移默化的剥离了公民“流自己汗,吃自己饭”的地位。

    在情感层面,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他人。但在现代国家的法治体系下,从公民权利、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各行各业,都只是社会大分工的不同岗位,都是尽自己的职,拿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不必感恩于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职业。具体到此次事件,医生尽力救人,病人支付医疗费用,平等的社会分工就已经完成,所谓恩情,仅仅是形而上的,并不能约束、要求患者任何的其他行动与决策。

    然而,中国各个行业的流行观点,强调的不是自身行业的责任与义务,反而变为强调自身行业的委屈,从法治、权利框架变为了道德、感恩框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