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非洲粮食安全深刻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 非洲粮食安全深刻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

    时间:2017-10-16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宫景文

    文丨宫景文

    1974年12月,在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主持下,美国完成了当时定级为绝密的政策研究报告《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Implications of World-wide Population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 Interest),即“第200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NSSM-200)”。该报告于1975年11月由福特总统签署,成为美国的官方政策,也是世界人口控制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报告分析了人口对饥饿和饥荒的影响,在“粮食换和平与人口”一章中写道: “人口增长对全球政治经济生活最基本的影响之一是人口增长与粮食的关系。当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出现短缺的时候, 人口、国家资源、环境、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稳定问题就会交织在一起。”

    中国经历了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后,已成为世界粮食产量排名第一的国家,2016年产粮6.16亿吨。但粮食安全绝不仅意味着吃饱肚皮,中国同时也是世界粮食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每年进口近亿吨,对粮食安全风险的预估更应该放在全球资源流动的大背景下来权衡。长期来看,未来粮食安全问题正从国内供给不足的内生性风险转移到全球粮食供需不平衡带来的外源性风险,特别是未来非洲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粮食“刚需”可能成为地缘政治风险源。

    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710万吨(12142亿斤),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103亿斤),增长0.9%。这是我国全年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实现稳定增长。

    谁来养活非洲?

    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宣布新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此时,非洲人口约7亿,占世界人口的12%。201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已下降至不到19%,而非洲增长至12亿,与印度相当,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提升到近16%。2016年,非洲粮食产量约1.6亿吨。这个数值约为印度(2.7亿吨)的六成。2014-2015年度,非洲国家进口粮食约0.6亿吨。产量加上进口量,非洲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年220kg,与我国1960年前后粮食最困难时代相仿。

    到2030年,非洲粮食产量增长能否跟上需求?2030年,非洲人口将比2016年增长4亿人,即按现在的超低水平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计算,增长的4亿人口需要0.88亿吨粮食。以与非洲气候更加类似的热带国家印度相对照,作为一个“绿色革命”实施相对成功的国家,印度在粮食生产增长最快的15年(1985-2000),也仅增长了约40%(从1.66亿吨增长至2.35亿吨)。如无根本性的技术革命,未来非洲进口粮食量还可能进一步扩大。经合组织-粮农组织2015-2024年农业展望显示,2024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进口比例可达近25%。

    非洲能靠向国外买粮食或“吃援助”过日子吗?作为支付能力相对最弱的一个大洲,以能源资源为代表的初级产品是非洲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2014年,非洲能源收入约1680亿美元,而花在购买粮食上的钱约350亿美元,约占能源收入的1/4。目前,无偿粮食援助仅占非洲粮食进口量的约10%。据洛克菲勒基金会估计,若非洲仍不能尽快解决粮食生产和加工等问题,其粮食进口额将急剧增长,至2025年或将达到1100亿美元/年。一俟遭遇国际收支失衡或粮价跳涨,导致进口能力下降,粮食进口国的对外来粮食的支付能力就会瓦解。这种短缺状况在人口较多的国家体现得更加明显——当人口膨胀到一定程度,本国人民对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长,此时既无能源可供出口,也无粮食可供糊口。未经工业化的土地,马尔萨斯的幽灵就会在此徘徊。一旦对粮食的需求超过了本洲粮食产量和进口能力的总和,非洲将从风险性缺粮转变为系统性缺粮。

    以埃及为例,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16年8月18日刊文《埃及已经不再重要》,提出埃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支点,而今天的埃及已经沦为了一个经济上毫无希望的国家。埃及人口众多,可耕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55亩,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地矛盾突出。埃及政府计划了多个大型的国土综合改造治理计划,比如南部河谷工程,北西奈工程等,但是这些工程无一不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技术支撑,而埃及政府之前的油气收入大多都换成了粮食,近年来更是已从油气出口国变成进口国。1950年代,埃及开始实施食品补贴政策,大米、面粉、糖和食用油等日常食品原料都在补贴范围之内。这项政策经半个多世纪,随着人口规模的膨胀,2012年时一年花费约合245亿美元,占GDP的1/4。60年前埃及人口仅为1800万,而今天已经超过1亿,可以说埃及的油气红利被自身的人口增长所吞噬。“几乎没有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出售给世界,几乎赤贫的人民也没有钱从世界购买任何东西。”

    风险外溢:从经济到政治

    一旦非洲缺粮风险外溢,对中国的影响,首当其冲体现在粮食价格安全领域——我们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粮食。2008年的粮食危机事实上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把粮食变成燃料,全球粮食产量并未大幅度下降,供需尚属平衡,粮商通过炒作短缺预期提高粮价。2030年,增长的4亿非洲人的近1亿吨粮食“刚需”,对中国的粮食供应安全,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冲击。从2002-2015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对13 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一点点缺口都可能导致对进口的巨大需求,何况是一个人口超过中国人口,粮食产量不到中国1/3的大洲。

    1973年世界粮食危机的前因后果值得分析。1972年,前苏联在预测到谷物歉收的背景下,不惜抛售黄金,抢购了大约1800万吨美国小麦。苏联这场抢购行动被称为“粮食大劫案”。1973年上半年,世界食品价格上升了50%。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豆出口国,竟然颁布禁令禁止大豆出口。联合国于1973年和1974年召开两次“世界粮食大会”,全球国家讨论如何应对世界粮食供应的突然变化和粮食价格的上涨。

    更进一步的冲击是地缘政治风险。曾任美国农业部长的厄尔·布茨曾撰文称:“粮食是一种手段,它在美国外交谈判中是一种武器。”美国的粮食援助从来都是附带着政治条款的,实质上是影响受援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扶植己方势力。一旦一些非洲国家被掐住粮食脖子,美国即有机会利用粮援诱逼受援国选边站队,对中国形成战略挤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非洲兄弟会在吃饭压力下反水吗?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政治互信,在中非贸易额几乎为0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可以说,中非的政治关系走在经贸关系的前方。近年来,中国在非投资及对非贸易高速发展,非洲国家一旦出了乱子,某些国家可借政权腾挪之际插手摘桃,趁火打劫,可谓一石数鸟。只要非洲仍处于动荡混乱的局面,就难做到以发展争取自由,从而使得中非政治-经济合作深度难以拓展。

    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报告,非洲人口的持续增长将持续至2050年。可见,粮食“刚需”规模将越来越大。在粮食贸易规模逐年增长的当下,趁粮价尚处于低位,更应未雨绸缪,提早应对布局,保护好中国人的粮袋子。

    小常识:

    世界粮食日: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2017 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 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