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纪念严顺开:用严氏幽默成就永远的阿Q
  • 纪念严顺开:用严氏幽默成就永远的阿Q

    时间:2017-10-17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傅斯鸿

    文丨凤凰网评论员 傅斯鸿

    10月16日,著名表演艺术家严顺开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严顺开这个名字或许在很多人听来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作为一名上海滑稽剧的演员,严顺开少有银幕作品。尽管他从第一届春晚开始,就曾多次登上过春晚的舞台,但自从2009年因病终止演艺事业至今,人们早已淡忘了严顺开的名字,甚至忘却了那些他曾经留在春晚舞台上的小品。

    然而,有一个形象在中国的电影艺术史上却历久弥新且至今无人超越。那就是严顺开在电影《阿Q正传》里塑造的阿Q。作为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阿Q本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人物,可严顺开却用他那独有的严氏幽默将阿Q的形象完整且传神地进行演绎,让银幕上阿Q表现得既鲜活饱满又入木三分。

    严顺开的阿Q已成“绝唱”。图片来源于新京报

    拍摄于1981年的《阿Q正传》是严顺开的第一部银幕作品。出生于1937年的严顺开第一次“触电”就已经44岁。但就是这一次初登银幕,严顺开就凭借《阿Q正传》获得了第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2届瑞士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手杖奖,也是中国唯一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

    鲁迅先生以嬉笑怒骂的手笔刻画了一个被当代作家刘震云称作是“父亲”形象的阿Q。而严顺开却用诙谐幽默的表演将这样一个“精神胜利者”生动呈现。阿Q代表了那个时代中国最底层人的形象,他们大都有着与小说中的阿Q同样悲剧的命运。

    悲剧固然沉重,然而用喜剧的方式进行演绎,则更能让人在嬉笑中获得深刻的反思。喜剧是解构的艺术,它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因此,喜剧表演不同于一般的戏剧,那是一个需要天赋与不断探索的表演形式。喜剧演员往往要比一般的演员更加花功夫,在表演的形式与技巧上也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当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严顺开来到上海,在著名戏剧大师黄佐临的引导下开始了自己从事滑稽剧的演艺生涯。从1963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到2009年淡出舞台,严顺开在喜剧的道路上走过了46年。

    喜剧本身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行当。每一代中国喜剧人都应该有开创自己时代的使命。44岁才一举成名的严顺开算是一个大器晚成者。而同样是第一届就登上了春晚舞台的陈佩斯当时还不到30岁。但这并不妨碍严顺开成为改革开放初期那个喜剧时代开创者。可以说,正是他以话剧学院派表演和滑稽戏特点相结合的严氏幽默,成就了银幕上的阿Q,也成就了春晚舞台上的张三,更让中国喜剧获得了国际认可。

    此后的中国喜剧,无论是严氏幽默、陈氏幽默甚至是无厘头幽默,人们都能从其中解读出喜剧那基于历史或现实的反映,也能从中看到一代代中国喜剧人不断探索的历程。

    从1981年至今,《阿Q正传》再不曾进行过翻拍。如今,严顺开走了,留在银幕上那个唯一的阿Q也成为了永恒。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