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

    时间:2018-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新书发布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观点摘要

    光明日报记者贾宇、王昊魁、张胜、刘华东、底亚星、卢璐整理

    在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五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光明日报社3月24日在京联合举办《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新书发布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智库界和思想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立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五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与光明日报社3月24日在京联合举办《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新书发布会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研讨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智库界和思想理论界的专家学者,立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势不可挡

    会议现场。光明日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郭业洲

    在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不久,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成功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主旨讲话,对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党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引发了世界政党和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强烈共鸣和持续解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为鲜明的旗帜,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天下一家”“世界大同”思想与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高度统一和有机融合,反映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党的支持与认同。不久前,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宪法序言部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宣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接下来,我们要更多地思考和规划如何把理念变成行动、把愿景变为现实。

    要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的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是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日益变得相互关联、互相依赖这一大趋势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当前国际社会包括全球治理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的中国方案,既反映了各国人民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追求,也要求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寻找世界难题的解决之道和应对之策。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首先提出来的,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也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发力、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之所以能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预期,最重要的是因为我们践行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要秉持这一原则,“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要坚定信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曲折性有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更多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坚实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李君如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坚实的时代基础。人类经历过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上世纪遭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从20世纪末21世纪初开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尽管今天的世界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但是人类越来越渴望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并得到世界广泛响应,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参与方之间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利益交汇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有这样坚实的物质基础,因而是不可逆转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坚实的科技基础。今天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特别是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信息化带来的变量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使得世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能够提出这样先进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是因为中国文化崇尚和而不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而国际社会能够广泛接受这样的理念,是因为近代以来人类对和平发展目标的孜孜以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更是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科学理念。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担当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使命,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研究国际问题的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度基础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苏长和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理解当今世界发展走向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制度保障,需要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逻辑来着力思考。简单地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以体现新型国际关系的制度和规则为基础构建的共同体。

    具体来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基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以往实践证明,这套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与和平共处为导向的制度体系只要被破坏,就会引发国际社会的动荡。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超越主权国家制度去建设一个世界政府,而是在尊重、维护、发展主权国家制度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

    基于共商共建共享而形成的全球治理制度体系才是一个好的全球治理体系,其建设和发展应由各国各方共同参与,其成果应被各国及其人民共同分享。

    在闭幕不久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继续积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继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这充分显示了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的责任担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做到“真信、讲好、行稳”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 栾建章

    首先要“真信”。要充分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挑战就迟疑和退缩,而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坚定的信心。

    其次要“讲好”。要利用体现中国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的话语体系进一步研究和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要尊重信息化时代的传播规律,并用国际社会听得懂的语言,继续加大力度宣传推广这一理念。

    最后要“行稳”。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特别是要摒弃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充分挖掘和运用圆融通达、刚柔并济的中国智慧,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推动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难题。同时要稳扎稳打,保持战略定力,不要受外界抹黑、干扰、阻滞的影响。 

    彰显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气度和品格风范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马加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时代的先进性,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历来讲求的“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思想,也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胸怀气度和品格风范。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不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都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作为促进全球治理的正向推动力,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作出应有贡献;愿意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协商合作、共同奋斗。 

    各国需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可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关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面对全球性挑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应对。当今世界,国家体系、市场体系和社会体系三者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效整合三者的关系,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它们协同发展。其中,政党贯穿于国家、市场和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今世界发展的新趋势,面临的新问题也对各国政党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各国政党在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领域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构建全面对外开放的大格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创新全球治理思路、有效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方案。我们要用辩证思维来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复杂的矛盾关系,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思想中汲取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中国动力。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能只靠先进的理念引领,更需要坚实的路径依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严峻的困难挑战,世界各国政党应携起手来,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贡献力量。 

    21世纪大国的担当与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辛鸣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与大国的兴盛紧密相关。大国的兴盛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步,世界的变革成就了大国的成长。

    今天的世界又走到了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不仅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诉求,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主导现有治理格局的西方大国也开始不自信乃至“自废武功”。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经成为了21世纪世界发展的紧迫课题、重大任务和重要动力,哪个国家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进步和优化,哪个国家就将是21世纪的“世纪大国”。

    经过5年来的理念传播与实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凸显出在促进世界繁荣发展特别是优化全球治理体系方面的优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文明底蕴的崭新世界观,主张各国不是以邻为壑的孤岛;这是一种正确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论,强调人类发展不是零和博弈;这又是一种充分体现人类道义光辉的先进价值观,反对所谓“大国优先”对国际公平正义的侵犯。在这样一种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的引领下,优化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就会从理念走向行动,从愿景走向现实。 

    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治基础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 梁鹰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交往越来越频繁,因此,制定国际规则、维护国际秩序的必要性、紧迫性也越来越强,国际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要“另起炉灶”,再造一个新的国际法体系,而是要不断适应人类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推动现行国际法与时俱进,推动各国共商国际规则、共担国际责任、共享发展成果。

    目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我们需要从国际法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进行阐发,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先进性和感召性,从而发挥其服务于中国和世界的独特作用。同时,也需要深入挖掘各国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工程的潜能,努力寻求各方利益交汇点,使国家间围绕国际制度安排的协商更富成效,也使制度本身更能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用事实和行动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故事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研究员 于运全

    当前,需要加大对外传播和阐释力度,重点回应核心关切,做到四个讲清楚:一是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协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需要内外政策的统筹协调。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以我们处理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实践作为论据支撑。二是历史和现实统一的价值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天下一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破解当前全球治理困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外传播中要注重价值传递,阐述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是与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协调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奉行的是国际公认的规则,中国没有在现有国际体系外另搞一套。四是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阳光普照世界过程中,需以更多实际行动为中国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做坚实的注解。 

    展现大国自信、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开创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境界。现在全球大国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全球也面临贫富失衡、南北失衡、经济失衡、秩序失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等问题。实践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在世界范围内凝聚人的正向观念的思想力量。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现了思想理念的重大超越,这一理念成为凝聚世界的力量;实现了谋划能力的重大超越,中国谋划了很多可以供世界享用的公共产品;中国有了带动世界上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能力,这种能力也是历史的重大超越。

    中国的榜样作用对世界具有示范和带动力量,中国的愿景让世界看到希望。中国并没有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其他国家利益之上,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大国自信、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重视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秘书长 周鑫宇

    从当前世界形势和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来看,应当高度重视民间组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狭隘民族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因素在一些国家内外政策中的影响力还会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任重道远。各国政府在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同时,应当兼顾他国利益、促进共同利益,并共同反对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等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民间组织具有很强的跨国性、专业性和灵活性,是人类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交流等全球治理领域重要的行为主体。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通过民间组织更充分地发扬和传播。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对民间组织健康的国际活动加强支持和统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人民立场值得高度关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 陈须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研究。无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我们都要秉持科学精神,推动形成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解决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国方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冯仲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三大问题: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如何与外部世界相处?答案是和平相处、和谐共生。中国希望的世界秩序是什么样子?冷战时期大国关系是对抗性的,冷战后转变为合作与竞争并存。目前大国关系走到了转折关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回答了中国对于大国关系的态度、立场。如何解决全球治理赤字问题?在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体系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为解决全球治理赤字问题提供的中国方案。

    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其关键词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坚定不移地向国际提供全球治理的公共产品,其关键词是开放、均衡、普惠、包容、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一带一路”,其关键词是共商、共建、共享。 

    中国新时代与世界的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 张树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主义立场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情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了党章,纳入了宪法。其内涵深邃而高远,将有力地推动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新时代的外交理念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超越国家和社会制度,反映世界各国共同利益和普遍期待,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支持,并被写入联合国文件。我们坚信,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不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结出更多硕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人类发展规律

    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郑长忠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早期,人类处于分散的、局部性的区域空间之中;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走向全球化。马克思希望现代文明最终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所有的权力都回归到“人”的身上。

    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依靠资本的力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此后,经过“一战”和“二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以资本为逻辑的、以工业化为技术基础的现代文明和世界格局。客观地讲,这一格局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当前,这种发展格局的弊端已经完全呈现出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生动体现;它所追求的,是生活在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中的人民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单一的资本的发展。 

    一项现实可操作的伟大工程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杨志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提出通过推动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里所说的“人类”是有个体差异性、群体多样性、整体价值追求的全体;人类从历史中走来,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制度框架、经济条件、文化氛围、生态系统之中,“命运”不是主观臆想就可以决定的,而需要有一系列社会条件和历史机遇的支撑。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定要与个人的、家庭的、民族的、国家和地区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联系在一起。

    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命运,为世界提供了新视野、新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不是虚幻空洞的概念,而是现实可操作的伟大工程。 

    加强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孟宪生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需加强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

    厚植话语基础是重要前提。要以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传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特殊遭遇以及我们党的奋斗实践作为历史基础,从中凝练既反映人类普遍追求又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以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作为现实基础,从中概括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思想基础,同时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从中获取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文化滋养。

    此外,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还要创新表达方式,以更好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开幕式上的重要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大国大党领袖的高远目光与责任担当,指明了建设美好世界的四个要点,即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封闭、开放包容的世界,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

    当前,世界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安全威胁,特别是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我们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进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促进共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要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有可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向世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进国际社会对这一重要理念的了解和认同。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的信息化平台,形成更多高端研究成果,实现智慧对接。

    党的十九大闭幕以来,光明日报持续推出《红船初心》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刊,得到知识界普遍好评。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汇聚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应发挥引领作用

    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 张献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具有全球视野、人类情怀的大格局和普惠世界、造福众生的大智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协同共进。要共同化解矛盾、共同应对风险、共同战胜挑战,共同攻坚克难、共同探索前进,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方向,必须具有共同的理念和协调一致的力量,必须具有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平台机制,否则就是一盘散沙,就会形成对立和对抗。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总要有政党适时提出相应的主张,促进相互理解认同,凝聚智慧力量,坚持正确方向,发挥引领作用。

    这种引领作用,不是以领导者自居,不是颐指气使支配别人,更不是唯我独尊称王称霸,而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它应着眼人类和平发展的大目标,致力于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就确立目标、指明路径、规划蓝图、搭建平台、消除隔阂、协力共进等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形成共识,以集众智,聚众力,导众行,其实质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自由发展作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的掌舵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是首倡者;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社会谋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辉煌成就表明,在构建和谐政党关系、促进和平发展上,可以贡献中国智慧;作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善于把握趋势、与时俱进,能够为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出正确的主张。 

    把握世界进步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科学理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金灿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也是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与此同时,世界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各种社会思潮交锋激荡,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

    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重大课题的回应,是站在人类发展的高度作出的时代之思、未来之思。它科学把握了世界进步大势,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不仅将有效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问题,而且将有力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 

    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占据网络空间制高点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 李欲晓

    中国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营造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推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健康、合理和有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中国在普及、和平利用、发展、保护和规范互联网等方面的决心,表明了中国在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上的真诚意愿。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应该加强沟通、扩大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推进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必须加强网络空间合作。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创新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和新契机,当前全球互联网治理正处于转型期,中国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占据网络空间制高点。应增进各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互信,拓展网络治理合作领域,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制度体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支撑。 

    展现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穿透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丁一凡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发展。2018年,世界经济论坛主题为“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运”,这充分展现了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和穿透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话语权的两大支柱是“自由民主”+“自由市场”,鼓吹各国只有实行西式民主和自由市场竞争,才能摆脱贫困并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然而,事实证明,西方话语的两大支柱逐步崩塌:西式民主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战争;对市场的绝对迷信则带来了20世纪80年代拉美金融危机与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最后导致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当前在发达国家,普遍兴起的民粹主义则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出民众对西方这套说法和做法的质疑和失望情绪。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根本上动摇了西方人鼓吹的那套发展逻辑。这一重要理念超越了意识形态争斗,超越了不同政治制度差异,有助于不同的国家、文明、宗教之间的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因此更容易得到世界各个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时代所需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 郭树勇

    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加速推进,新兴力量快速崛起,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和重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今天的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奋发有为,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不能忽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能忽视全球治理在不同政策领域中的多样性和操作上的复杂性,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坚持互惠互利。另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常务副理事长 王灵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

    日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7届会议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决议。决议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赞同和支持。近来美国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战,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对于挑起贸易战的国家,中国会奉陪到底。 

    汇聚众智形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盘古智库副秘书长 王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愿景变为现实需要各方不懈努力,特别是广大新型智库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平台支撑和智力支持。

    除了国家层面的主场外交平台,还需要搭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汇聚智库专家和高校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涵外延、现实路径等进行深入研究和阐发。同时,还应借助媒体平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转化提供支撑。此外,需要搭建民间外交平台,发挥各类社会智库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汇聚众智,形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合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方案的比较优势日益凸显,在不少领域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新标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通过更加精细的谋划、更为灵活的对接,让更多中国方案融入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大变革的潮流。

    《光明日报》( 2018年03月27日 06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