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
  • 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

    时间:2018-04-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推进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迈上新台阶

    ——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4月3日上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在京召开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民政部、生态环境部、团中央相关负责同志及江苏、浙江、上海、四川、河南等地的同志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的经验体会。光明日报特摘登大会发言,以飨读者。

    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

    作者:顾朝曦(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2017年,民政部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总体要求,推动志愿服务法治化、信息化、组织化、社会化实现新发展。

    一是推动《志愿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和贯彻实施。2017年8月22日《条例》正式公布,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了志愿服务发展的方向和原则、确立了志愿服务的管理体制、保障了志愿服务有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全面构建了促进志愿服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支持措施,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法治保障。《条例》公布后,我部会同中央文明办全力做好宣传贯彻工作,联合印发了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通知,举办了专题培训,并指导各地积极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为《条例》顺利施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根据《条例》对志愿服务信息化的要求,加强了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为公众便捷参与志愿服务、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目前,系统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系统中实名注册的志愿者超过8500万人,发布的志愿服务项目超过110万个,记录的志愿服务时间达8.8亿小时。

    三是大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指导各地民政部门持续深入贯彻《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大力培育志愿服务组织,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优化服务、简化程序、加快审核办理;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探索由街道办事处(乡镇)实施管理,并引导各地依托城乡社区和单位广泛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截至2017年年底,依法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名称中含有“志愿”“义工”等字样的志愿服务组织已有1.1万家,志愿服务团队已有56.7万个,志愿服务站点已达9.2万个。

    四是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社会化。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项目展示活动,指导各地动员、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聚焦脱贫攻坚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和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志愿服务项目,撬动和吸引了超过1.6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会同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推选交流等活动,推动了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等领域志愿服务项目的常态化、社会化发展。

    下一步,民政部将切实履行好《条例》赋予的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加快制定配套法规政策,不断夯实志愿服务法制保障;进一步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引导志愿服务组织不断提升能力、充分发挥作用;持续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为有意愿、有能力的志愿者提供广阔空间和便捷平台;规范引导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实践。

    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作者:翟青(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引导动员环保社会组织和公众秉承志愿服务精神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及知识普及,参与环境监督和公益诉讼,参与身边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主要措施包括:

    强化政策支持。生态环境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以及《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有力促进了公众参与和志愿服务工作。2017年,我们与民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对环保社会组织引导发展和规范管理的指导意见》,联合住建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性指导意见和办法,对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权利、义务、方式、途径作出了规范性引导和制度性保障。

    积极培训扶持。为便于开展工作,我部向环保社会组织定期赠阅环保宣传品,组织开展面向环保社会组织的公益项目小额资助活动等。我部每年开办全国环保社会组织培训班,对有代表性的环保社会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环保社团进行环保政策、业务、能力培训,帮助环保社会组织熟悉掌握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举措,特别是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十八大以来,共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全国各地数百家环保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作用。邀请环保志愿者代表人物参加我部例行新闻发布会及舆情分析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一些有影响力的环保社会组织、代表人物、网络大V经常向社会发出正面声音,积极引导舆论,汇聚环保正能量。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不少公众和社会组织关注督察、参与督察、点赞督察,一时成为时尚。2005年至今,我们连续举办8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一批为中国环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和社会组织,这些先进典型又影响和带动了更多人源源不断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中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畅通公众参与的渠道,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在前期已经发布“‘同呼吸 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关于“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规定,制定发布《公民环保行为准则》;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活动,让人民群众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责任感。

    当好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作者:尹冬梅(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给青年志愿者群体回信,肯定青年志愿者行动及其倡导的志愿精神。长期以来,各级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在西部开发、扶贫济困、大型赛会、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助老助残等领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

    我们将以“志愿新时代,青春中国梦”为主题,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为统领,全面提升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水平,努力当好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排头兵。

    一是增强青年志愿者行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作用,努力做价值引领的排头兵。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003年起实施以来,已有27万多名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奉献青春。实践表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社会实践的大舞台、成长成才的公开课,成为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载体。

    二是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法治化运行水平,努力做推进制度化的排头兵。青年志愿者将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为统领,严格遵守和贯彻《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树立法治思维,加强对立法设计、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的学习研究和推动落实。完善青年志愿者行动队伍、组织、项目、平台、文化建设规范,在扩大队伍、拓展平台、加强正向激励等方面建章立制。

    三是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重点项目示范带动综合成效,努力做推进专业化的排头兵。我们将坚持对重点项目的优化提升,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科学高效的项目体系。推进建立全国和各级志愿服务项目库和项目管理体系。

    四是着力夯实青年志愿者组织队伍基础,努力做传播弘扬志愿精神理念的排头兵。到2020年,我们力争实现县级以上和高校、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规范建设青年志愿者组织达90%以上,其他有关行业领域青年志愿者组织和队伍有效建设,注册青年志愿者在全体青少年中的占比达到30%,总人数达到9000万。我们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生活方式和青春时尚。

    五是提升青年志愿者行动平台和信息化建设水平,努力做推进创新发展的排头兵。我们已连续4年举办志愿服务交流会,打造了一个集项目展示、资源配置、组织交流和文化引领于一体的全国性志愿服务综合平台。支持孵化各地优秀组织和项目,4年来,仅全国组委会直接给予支持资金超过3000万元,各级提供资金就超过2亿元。我们还深入推进网络平台建设,努力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化、便利化、日常化开展。

    以项目化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

    作者:葛莱(江苏省文明办副主任)

    近年来,我们紧扣志愿服务项目化这个关键,完善机制、培育组织、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把项目化运作理念贯穿工作各个方面、融入各个环节,着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机制完善保障项目。一是建立项目统筹机制。开展“文明江苏”志愿行动,统筹规划文明秩序引导、生态文明共建、困难群体关爱等11类项目,引导各地联动实施。二是细化项目推进机制。省级层面,着眼示范带动,围绕重要节点、重大赛事、重点关注等,推动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苏北计划等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市级层面,着眼常态长效,围绕党政关注和社会关切,推动开展崇德乐善“一月一主题”“情暖夕阳”以老助老项目等;社会层面,结合自身优势和百姓需求,开发一系列接地气、广覆盖的项目。三是规范项目运行机制,推广志愿服务站点标准化。

    抓组织建设提升项目。出台《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从组织的培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项目实施能力。一是建队伍。发挥有关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成立一批龙头型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一系列专业服务项目。二是抓孵化。目前,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普遍吸纳志愿服务组织进驻,促进志愿服务项目的有效、规范实施。三是强素质。加强省级志愿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并引导各地分阶段分层次对志愿者进行培训。

    以平台搭建服务项目。2015年,江苏建成了“志愿江苏”网上工作平台,实现了省级层面志愿服务数据的统一归集和管理。平台设有PC、APP、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互动终端,项目一处发布、多处展示,方便志愿者选择参与。基于大数据支撑,智能分析、匹配各种志愿服务信息,志愿者也可自主查找、选择、参与项目。将国家部委关于服务记录、证明出具等相关要求融入项目登记发布、活动管理、时长录入等环节,根据项目登记信息,借助定位、扫码等手段,实现项目运行自动审核和流转,各阶段状况实时动态呈现,有效规范志愿服务项目管理。

    抓资源整合支持项目。注重整合政策、活动、品牌等各种资源力量,支持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省政府出台文件支持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领域志愿服务,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志愿服务组织购买服务。省文明办牵头举办全省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以项目为纽带,将志愿服务的提供方、需求方、支持方、参与方汇聚一起。支持道德模范、党员干部、公众人物、网络大V等牵头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培育一批示范性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活动,推出省级以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37个。

    坚守初心 志愿前行

    作者:陈军浩(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

    17年前,我在区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宁波市第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社区服务站,分有偿、低偿和无偿三种模式开展服务。但恰恰是一次向优抚对象开展的无偿服务,让我与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2001年的除夕,一个老人打来求助电话,说家里下水道堵了,实在找不到维修工。我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赶去了。刚进老人家门,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卫生间里污水四溢。由于没有专门的工具,情急之下,我顾不得脏臭,挽起袖子伸手一点点掏。疏通完毕起身,才发现老人一直站在我身边,两眼闪着泪光。那一刻,我被老人的深情感动。正是这样的感动,让我在志愿服务的路上越走越坚定。十多年来,我的志愿初心从未改变。

    2012年5月,街道想组建一支党员志愿者队伍,我得知后马上主动请缨,在各方支持下,成立了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主的社会公益组织——红领之家。

    在深入调研取经、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逐步形成了团队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实践过程中,我先后摸索出成员实名注册、岗位自愿认领、活动成果展示、服务积分兑换等制度,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化管理,使“红领之家”真正走上了规范化、常态化发展之路。如今,我们“红领之家”队伍越来越庞大,服务内容也越来越广,涵盖敬老、护绿、导医、秀山、亲水、助残、献血等9大常态化项目。

    成立“红领之家”的初衷,是用红色力量引领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2015年9月,中央提出要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我乘势而为,在“红领之家”成立了党支部,9个常态化项目组建起临时党小组,从项目策划、组织实施到活动总结,每个步骤都有党员组织、骨干参与。我们还在社区成立了若干个老小区物业协调委员会,每个委员会下设平安巡查、绿化爱护、矛盾调解等小分队,由“红领之家”的党员志愿者担任负责人,带领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现已基本形成“一个组织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项活动带动一片”的良好局面。

    我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承接起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救助等服务事项。传统的社区矫正往往是抑制恶,但我将矫正人员和志愿者编在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业社工引导和志愿者一对一结对帮扶,激发他们身上的善。三年多来,“激发善”“去标签”“社工+志愿者”的红领矫正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突破。2016年10月,我应邀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第24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向全世界展示了司法的“中国温度”。

    让科普志愿服务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新名片

    作者:王莲华(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

    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成立于2001年,主要由市民讲解员、高校大学生和党员志愿者三支队伍组成。建馆17年来,已组织35万人次的志愿者累计接待观众近5800万人次,累计服务时长330余万小时。

    建设立体化的服务基地。我们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和管理体系,推出了科普讲解、科学辅导、教育研发、场馆导览、运行管理、活动保障等各类服务岗位。我们充分利用上海发展人才高峰优势,打造了一支包括两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知名学者、名校校长在内的高层次专家志愿者队伍。被誉为科普达人的时代楷模钟扬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们还努力把“提升科普服务品质、助力科创中心建设”的志愿服务文化内涵渗透到人员培训、组织培育、项目孵化的全过程,体现在内部管理、对外合作、社会服务的各方面,积淀为基地科普品牌建设的最大含金量。

    打造一体化的服务平台。17年来,我们坚持和教育主管部门联手,把志愿服务岗位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建设成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现在,上海的63所高校都组织了大学生参与科普服务,科技馆的每个部门都可供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科技馆全年每个开馆日都有大学生志愿者前来奉献。办好多样化的课堂,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在线下,我们有“科普大讲坛”“绿螺讲堂”等多个实践平台。每年暑假我们还组织近500人次的党员志愿者支援展区。在馆内,我们注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为志愿者提供科普服务项目。在馆外,我们联合本市各大科研院所,推进“科普梦·志愿行”系列活动项目化,推动高精尖科技成果科普化。

    健全多样化的服务保障。每年召开志愿者工作推进会,对全年志愿者上岗情况进行动员,推动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的基地化发展。同时,我们大力推动科普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商区、进园区、进校区,拓宽社会化动员渠道。我们注重强化志愿者的日常教育管理,聘请馆内外专家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岗中施训。同时,我们还通过鼓励志愿者自主开设主题讲解,提升志愿者原创研发能力。我们每年会同市文明办、市教委、团市委和市志愿者协会,对在科技馆志愿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下足“绣花”功夫开展志愿扶贫

    作者:张珏娟(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发挥文化企业特色优势,以“美丽四川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志愿者服务项目为抓手,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推动四川脱贫攻坚,助力全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统筹谋划,增强文化扶贫专项行动顶层设计。四川是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我们以出版、发行、教育主业为切入口,把文化扶贫列为集团对口扶贫顶层设计的重点,制定《四川新华发行集团“美丽四川文化扶贫专项行动”总方案》。实地调研贫困区域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现状,有针对性地设计近300个帮扶项目。

    因地制宜,全力实施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党委班子带头,深入两个对口村问贫苦、访实情、解难题。建设志愿党支部,把文化帮扶抓手写进了支部计划,把落实帮扶项目作为支部活动的重要内容。组建新华“美丽四川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志愿服务队,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凝聚力量,壮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支持推动扶贫项目。以村民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太阳星公益行动”村小圆梦活动、“大学生陪弟弟妹妹过暑假”活动、伴读留守儿童故事会、出版编辑讲座等活动,帮助村小师生和村民们造梦圆梦。

    携手攻坚,提高文化扶贫专项行动实效。4年来,以文化扶贫为牵引,先后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分阶段实施村小翻新、史馆改建、农村活动室改造等项目,补齐设施短板。在改造便民路、活动室等硬件设施基础上,同步推进文化扶贫软件建设,丰富图书种类、引进信息化教育方式等,打通了边远村小师生看世界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完成扶贫兼扶智。截至目前,专项行动已吸纳集团4个部门、3家子分公司和18家分支机构参与。同时,我们积极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沟通协作,联合开展文化扶贫活动240余次,提供项目支持1000多个,帮助贫困地区师生圆梦近3000个。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经过4年的锤炼,“专项行动”已完成了240余个文化扶贫项目的落地执行。

    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社区化扎根

    作者:王宏(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北林路街道鑫苑社区党总支书记)

    近年来,我们实施“社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持续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社区化扎根,有效促进了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双提升。

    实施“社区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对标居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确保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志愿服务的渠道畅通,党员志愿者总数由最初的28名发展到216名。我们将社区划分为6个网格,党员志愿者融入网格、分片包干,开展入户走访、治安巡防、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内容“细”到“老党员志愿帮帮团”护送孩子进出社区幼儿园,“小”到“物业管家志愿服务队”代缴水、电、燃气费,“实”到“老年食堂”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奉上的每一顿午餐。

    强化“三方协同”机制,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创新。一是“一站N点”,夯实阵地。在社区建立了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积极推动其与劳动保障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市民学校、青少年服务中心等紧密连接,有效扩大了志愿服务半径。二是规范推进,专业支撑。将梓闻社工请进社区,推动志愿者在专业社工的带领和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三是孵化队伍,提升活力。在社区党总支的领导和社工机构的指导下,党员志愿突击队、网格五线谱志愿服务队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遵循“共建共享”路径,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助力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双提升。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为60岁以上老人定期提供免费体检;引导社区周边商户成立“爱心便民服务联盟”,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送餐上门、商品寄存、爱心捐赠等服务。大力推进“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点联盟”建设,鑫苑社区站点和5个区域党委成员单位站点,和3个周边小区站点建立了协作关系,以共建共治、“区域+联席”的模式,积极开展公共文明素养提升宣传、公共文明引导等志愿服务。依托物业建立“400党员热线”,社区实现了居民“点单”、志愿者在线“接单—处理—回访”,得到居民的高度赞扬和大力支持,“月捐两小时,快乐做志愿”成为居民生活方式的新选择。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04日 10版)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