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乐见清华平常心看待教授跳槽
  • 乐见清华平常心看待教授跳槽

    时间:2017-05-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传统的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学校培养出来的教学科研人才要出走,作为“娘家”的高校多多少少有点类似的心态。日前,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颜宁确认跳槽至普林斯顿大学,受聘该校终身讲席教授职位。消息一出,有自媒体发文指其“负气出走”,当事人昨日对此予以否认,颜宁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称,出于“居安思危”的考虑,怕在一个环境内呆久了,固步自封。

    不得不说“负气出走”的说法很吸引眼球,财新网报道,相关文章猜测颜宁教授所负之气源自“2014、2015年连续两年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研项目受挫”,该文提出的证据是2015年也恰好是颜宁获得国外高校橄榄枝的年份。一桩知名大学教授的“转会”新闻,除非当事人公开明示,否则当事人到底有没有“负气”其实旁人无法精确查明。颜宁回应说,“明明是开开心心的一件事,请勿揣度”。很显然,事件当事者并不认可“负气”的说法。

    倒是此次跳槽风波中另一方当事者清华大学,虽未于第一时间向外披露此事,但其官网在近日转发了新华社、《光明日报》的相关报道,后者的报道称,该事件意味着“清华大学有一批优秀学者已达到国际一流大学教师的水平,其中的杰出者更是达到了世界名校的讲席教授水准”。这本身可以看作是间接体现的态度,而且也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平常心。

    公开资料显示,颜宁教授1996-2000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攻读本科,2000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现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从事细胞凋亡研究。可以说,当事人是从一所母校跳槽去了另一所母校,确实不该是什么不开心的事。教学科研人员跳槽,按照一般的观念,学校辛辛苦苦培养的教学科研人才飞向别处,总会被认为是赔本的生意。但一所胸怀开阔的大学,在看待人才流动问题上,实无必要再纠缠一城一地的得失。

    人才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来有回才是健康的流动状态。现实中,可能确有学校对于所谓“自己培养的教授”在翅膀硬了之后出走存在不舍,甚至可能会在离职手续上以拖延来尽力挽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对人才流动的单向性怀有忧虑——— 凤凰走了,却没有别的凤凰愿意飞进来。对自己培养的科研教学人才总是舍不得放手,客观上也是一些高校存在学术“近亲繁殖”问题的原因,长远看其实得不偿失。人才的正常流动,反倒会有助于学术这一局面的缓解。

    大学教授选择跳槽,或者在未来的时间,还可能再选择跳回来,我们的大学要学着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哪怕一时半会心里难免还有一些不舒服。学术研究无国界,跳槽本是个人自由,人才正常流动还有助于学术的交流。正如当事人颜宁所言,她会保持与清华的联系,“在符合两校规范的情况下,在清华继续从事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两校和中美两国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常心是一种越多经历就越会放松的自然状态,人才交流多起来不是坏事,当然借由教授的这次跳槽顺带讨论国内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决策机制,也并非坏事。科研项目的运作和决策机构,也应该跟学者学习“居安思危”的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