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水果市场“潜规则” 暴露监管盲点
  • 水果市场“潜规则” 暴露监管盲点

    时间:2017-05-15  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王甄言

    现在是芒果上市的季节,不少湘潭市民来到果蔬批发市场购买芒果,不过,很多消费者在这里搬了一箱子芒果回家之后才发现,26斤的芒果,光是纸箱子和里面塞的纸张,就占到了总重量的将近一半!这到底是买芒果还是买纸啊!(5月14日湖南经视报道)

    26斤芒果,10斤纸箱,价格便宜的背后,隐藏着水果市场的“潜规则”。对消费者而言,不能容忍,可是水果批发店、零售商却不以为然,甚至“理直气壮”,不是单纯的销售者不诚信和蛮横无理,更有良知的麻木,受市场环境“影响”,被市场环境所“改变”,早已不讲诚信、不遵道理了,并集体将之打造成另类“行规”,共同维护,心安理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场上卖纸箱包括“水泥纸箱”者并非什么新闻,而是老掉牙的“坑爹”旧事。对于消费者而言,为了10斤纸箱“大动干戈”,实际上是没有那份时间和精力的;再者,个案的胜利并不能改变行业现状,于是在吃亏之余,最多骂几句解一解气,下次不再光顾这家店就是。

    消费者的惰性正中销售商的下怀,是啊,把纸箱甚至水泥当水果卖,多赚了却没有风险,是傻子都学得会的“好经验”。当水果商“都这样”,消费者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于是市场化的“潜规则”铁桶般围起来,面对消费者包括媒体的质疑,销售商不仅没有任何惧色,还一脸无辜状,理直气壮地说“你找地产去讲理”。最终不给博弈机会的“市场博弈”结果,不是消费者犹豫“到底要不要买”,即要不要上当的问题,而是自言自语“到底要不要吃”的无奈……

    在水果市场“潜规则”公开流行、消费者无力撼动的背后,暴露监管缺位。“卖水果等于卖纸箱”已经成了难以自我修复的“顽症”,要清除它必须动大手术,监管部门不该任由其成为市场的监管盲区。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