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赵启正:中国人走出去要防止土豪心理
  • 赵启正:中国人走出去要防止土豪心理

    时间:2017-05-18  来源:凤凰评论  作者:陈芳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出席凤凰网主办的“一带一路企业高峰论坛”

    文/凤凰网主笔 陈芳

    在西亚一个不太发达国家的酒馆里,放着最高级的酒,用英文写着人头马多少钱、XO多少钱,里面坐着豪饮的全是中国人,没有当地人。当地人看在眼里,不满在心里头。

    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在凤凰网主办的“一带一路企业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要把在国内的土豪状态带出去。他直言,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仇富心理、厌富心理,国人走出去就是一部活电影、直播片,不要表露出一些诸如老占人便宜、不尊重人家、显富搞特殊的某些举动,要树立自己的文明形象。

    赵启正提出,“一带一路”要公共外交先行。不只是政府承担对外国公众的表达,政府外交已经为“一带一路”开辟了方向,奠定了较好的宏观环境。本国的公众、企业家、学者、媒体,甚至一个普通的旅游者,都在向外国公众表达着本国。

    赵启正以文化走出去为例阐释,并不只是电影走出去、小说走出去、京戏走出去,更主要的是中华民族的禀性,中华民族有什么禀性?世界公认的刻苦耐劳、孝顺父母、与人为善、天人合一,这是禀性。赵启正形象地指出,我们在外国人面前工作、在外国人面前生活,就是在外国人面前演一部活的电影,“我们对外国表现得好,人家理解我们,就会喜欢我们,就会喜欢中国,企业走出去才会有比较厚实的民意基础”。

    赵启正还表示,在“一带一路”过程中,一定要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向“一带一路”沿途做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明,“表达中国的真实性,包括我们的不足”。

    高见:在“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媒体对沿线和参与国家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赵启正:“一带一路”刚刚开始,并且这些国家大多不是我们特别熟悉的,他们对中国也不太熟悉,不太明白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不太明白中国的道路和制度。说的更透彻一点,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很讲信用的、是会善待我们还是只会赚钱、跟中国做生意他们会不会欺骗我们、会不会像西方一些国家那样的态度对我们……由于我们以前媒体传递不够,又由于外国媒体传递中国形象不准确,甚至有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形象有误解乃至有歪曲,一些“一带一路”国家的公众对中国还是打问号的。

    因此,在“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向世界、向“一带一路”沿途做一个相对准确的说明。

    我们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不能包打天下什么都能做。我们基础设施方面比较好,但高科技方面不是世界一流的。我们贷款的能力虽然有一些,但还是有限的。我们的钱出去并不是有去无回的。表达中国的真实性,包括我们的不足。

    再比如,我们对他们的法律不够了解,对他们的宗教信仰缺少认识,对他们生活习惯不太了解,难免产生误会,但是我们说清楚,我们刚来还需要学习。

    高见:国外更在乎公开透明性,但是我们的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在这方面难免有些欠缺,如何在公开透明性上与国际对接?

    赵启正:我们不是十全十美,我们是要公开要透明的。不要说别的,就现在的证券市场,长期不分红,盈利不透明,乃至于有不真实情况,这是不可取的,这绝不是我们的优点,而是我们的缺点。要根据国际通用规则来增加透明度。

    高见:刚才讲了很多我们如何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但对国内讲好同样重要。现在国家的大战略也好,取得的成绩也好,国外不少感到惊叹,但国内也出现一种奇怪的心理。比如我们的对外战略,有部分公众会问跟我有什么关系,甚至还有疑问是不是在往外砸钱。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怎么对内公众讲好?

    赵启正:任何事情,首先对国内应该说明白,如果国内不支持,那事情就不好做。

    给人一种印象就是砸钱、就是有去无回,是我们自己不会讲故事,没说明白,包括你们的领导,你们领导的领导,你们就喜欢说光辉灿烂、光芒万丈。这种说法普通公众有误会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能指责公众,只能说我们自己没说明白。比如我们有很多失败的案例说了吗?可能没说,但小道消息传播出来了。这就不是外宣的问题,而是内宣也没有讲真实的中国故事。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