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认同对“熊孩子”使用暴力,是网络的道德堕落
  • 认同对“熊孩子”使用暴力,是网络的道德堕落

    时间:2017-05-18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沈彬

    “女童饭店叫喊被踹”事件还在发酵,随着视频曝光,各方“看图说话”起来。一方揪住女大学生没踹到孩子,就高喊“反转啦!”其实,这么多网民(特别是年青人)认同成年人对4岁孩子使用暴力,本来就是一种社会病态。

    事发在大连某饭店,之前4岁女孩在店内“捉迷藏”,有一些吵闹,樊姓女大学生不顾男性同伴制止,冲向孩子所坐的墙角小桌,一手推着桌子,一脚就狠狠踹向墙,气势吓人,当时母亲就与女大学生撕扯,之后各方混战成一团,甚至在被劝开之后,女大学生还用盘子扔砸。

    是非很明确!哪怕那一脚没有直接踹到孩子,也是一个成年人在对4岁孩子使用暴力,如果不是母亲及时出手,事件的后果可能更严重。高尔基说过“保护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行为!”当自己的孩子坐在桌角,却有一个成年人气势汹汹,一脚踹过来,任何母亲都会激发保护孩子的本能。不要说“那一脚没踹到人啊”“为什么妈妈要反应过激?”,非要等到踹到孩子,妈妈才能出手保护吗?

    可以对一个4岁的孩子,使用暴力吗?这难道不可耻吗?网络键盘侠身背移动道德牌坊,要求对一个4岁孩子“立规矩”,却不知道打人违法吗?甚至《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殴打、伤害不满14周岁的孩子,是法定的处罚加重情节。

    一个社会是应该有底线的,这是人的是非本能,不以年龄站队,不以有没有孩子站队。但是,互联网上民粹情绪掩盖了基本的是非,在“集体壮胆”之下,居然有这么多人对于向4岁孩子暴力相加表示认同,这是可耻的。

    媒体发达时代,网上一望无垠的对“熊孩子”的讨伐,本身就是一种集体的精神病态。自媒体的兴起,大幅降低了人们的“文明阈值”,禁忌和底线变得越来越低,原本不能在公共舆论空间里讨论的鸡毛蒜皮,如今反而大张旗鼓地牢牢占据了舆论角斗场的核心。

    在一个白纸黑字的时代里,你写2000字吐槽亲戚家的“熊孩子”,是一件很羞耻的事。而自媒体的发达,使得文字越来越“轻”,而受众和作者,甚至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关系也越来越“弱”,搔弄到之前没有搔弄过的痒处,便可以轻易10万+了,文字直奔挖鼻孔式的感官刺激而去。那些文字庄严时代不能写的内容,如今反而成为舆论场新宠。

    另一方面,网络时代,网体主体自觉把自己“设定”为年轻人,他们动辄打出“妈,你来评评理,人家都不让着我”的诉请,与“熊孩子”争夺社会的宠爱。

    “熊孩子”有问题,由监护人教育,觉得“熊孩子”破坏公共秩序、毁了你的公仔,可以叫警察、打官司,但不能打孩子,更不能理直气壮地打。这个底线不容突破。一个正常的社会会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孩子,却不应宽容对孩子使用暴力的人。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