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防老年跌倒,公共干预不可少
  • 防老年跌倒,公共干预不可少

    时间:2017-05-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朱昌俊

    跌倒,对于一般人来说不算什么,爬起来拍拍裤腿,摔伤了顶多养一阵就好了;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经不起,轻微的跌倒都可能导致骨折,甚至还会产生心理创伤,而且越是担心再次跌倒,越有可能跌倒。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跌倒成为65岁以上老人死亡的杀手之一,也是老人健康独立生活的主要威胁。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北京晚报)

    老年人跌倒,到底是一个多严重的问题?2015年出版的《最好的告别》一书,或许能够给人以直观的答案。这本副标题为“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的书中就提出,脚才是老年人真正的危险。书中披露,每年有35万美国人因为跌倒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中40%的人最终进了疗养院,20%的人再也不能行走——跌倒对于老年人的风险不言而喻。

    但与这种高风险相对的是,尽管我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然而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话题仍多止步于健康专家、科研机构及媒体的发声和呼吁,防范老年人跌倒在公共政策方面少有实质性的涉及。

    虽说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属于个人事件,但在一个老龄社会,如何减少老年人的生活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却又是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社会问题。比如,一些老年人在公共场所的跌倒,本来就与公共设施的适老化程度不足有着紧密联系。

    在目前的公共场所中,我们通常能看到一些残疾人专用或儿童专用的公共设施,但老年人专用的却非常少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反映出社会对于老年人群体特殊需求的满足,存在着意识和行动上的双重滞后。这方面,比我们先步入老龄社会的日本,有着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版了《确保老年人居住安定化法》,后又制定了《老年住宅设计手册》,使得对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的满足得以标准化,这对于防范跌倒,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当然,提升公共设施的适老化程度,需要过程,也只是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的一个方面。比如,当前社会对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的认识,还严重不足,这需要加强相关常识的普及;而老年人跌倒后,如何获得及时的救助,也还存在着不小的不确定性。报道中提到北京西城区引入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志愿者上门探访、知识讲座等方式向社区老年人普及防跌倒知识,并启动老年防跌倒风险评估建档工作,无疑提供了一个务实化的方案,值得各地借鉴。

    随着老龄社会的纵深发展,社会诸多方面,无论是公共设施还是公共政策,都需要重视从老年人的视角予以重新的审视与校准。防范老年人跌倒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