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 把可燃冰打造成百姓也用得起的优质能源
  • 把可燃冰打造成百姓也用得起的优质能源

    时间:2017-05-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北青社论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这次试采成功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可燃冰的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每立方米可燃冰的燃烧热值是同体积天然气的180倍,故又被称为“绿色能量结晶”。全球海域和陆地的可燃冰预估储量,按目前全球每年实际能源消耗量折算,可供人类整整使用1000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上主要国家开始把可燃冰勘探试采作为能源战略的一个主要突破方向。时至今日,美国和加拿大实施过陆地试采,但效果不佳。2013年和今年4月,日本先后两次从其近海试采出可燃冰,均因未能破解泥沙堵管难题而终止。此外,俄罗斯和印度的可燃冰试采研究也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尚未传出试采成功的消息。

    中国的可燃冰试采研究起步于1998年,比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等国晚了30年,比印度也晚了十数年。在可燃冰试采技术互相严密封锁的情形下,中国之所以后来居上,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取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可燃冰试采成气理论、抽气技术、工程装备等领域全面实现了自主创新。

    当今世界,中国和日本是化石能源自给率最低的两个大国。在能源结构中,中国的煤炭使用量高达63%,天然气使用量不到6%,60%的石油和80%的天然气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此窘状,既拖了中国制造向清洁和绿色跃升的后腿,又严重威胁到国家的能源安全,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一大心病。

    受能源安全所迫,自美国掀起“页岩气革命”之后,中国立即紧紧跟随,经十余年持续努力,中国页岩气开采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置。然而受开采成本制约,包括美国在内所有国家的页岩气商业化使用,都未能完全摆脱政府补贴,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页岩气开采和使用的规模。

    可燃冰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新能源革命的又一个“爆发源”,一旦形成开采规模,其爆发力绝非页岩气可比。从可燃冰生成的地质条件预估,仅中国广东沿海海域,可燃冰预估储量折合成天然气高达16万亿立方米(目前中国天然气年消费量为3000亿立方米)。我国如果实现可燃冰商业化开发应用,对优化国内现有能源供给结构,调整和延长能源供给链的可选择性,彻底扭转能源安全的危急状况,消解能源物流的“马六甲瓶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来世界上,针对可燃冰这一最重要的战略性能源资源,谁能率先获得大规模商业应用,谁就能在大国博弈中占据战略主动和优势地位。从地缘角度考量,可燃冰开发很可能改变并重塑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版图,中国外交的全球能量和灵活性可望大大增强。

    当然,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关键一步,接下来的任务和工作仍将艰巨繁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沉着坚定稳步推进。从技术上看,从本次探索性试采到工程性试采,再到工业化试采和商业化试采,将是一个崎岖漫长、艰苦卓绝的过程,只有完整地经历这个过程,才能把可燃冰打造成普通百姓也用得起、用得好的优质能源。

    目前,我国初定于2020年实现可燃冰工程性试采,2030年实现商业性开采。为实现这个并不保守的目标,需要掌握更多的可开采资源储量,大幅度降低可燃冰的开采成本,这有待勘探理论和开采技术进一步取得更大突破。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